“得得同登君子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得得同登君子堂”全詩
隴頭猶待返魂香。
那知此日花神約,得得同登君子堂。
迎臘雪,傲晴霜。
西湖風韻接柴桑。
壽潭更酌長生水,歲歲和羹入帝鄉。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鷓鴣天(詠梅菊呈撫州葛守)》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鷓鴣天(詠梅菊呈撫州葛守)》
九日東籬已泛觴。
隴頭猶待返魂香。
那知此日花神約,
得得同登君子堂。
迎臘雪,傲晴霜。
西湖風韻接柴桑。
壽潭更酌長生水,
歲歲和羹入帝鄉。
中文譯文:
九月的早晨,東籬已經泛起了豐盈的觥(酒)。
隴頭的梅花依然在等待著返魂的香氣。
誰知今天花神邀約,
得以和君子一同登上高雅之堂。
迎接著初冬的雪花,自豪地迎接晴空下的霜。
西湖的風景與柴桑的美景相互交融。
壽潭更加添上了長生的水,
歲歲年年將美味佳肴獻給帝王的鄉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廖行之所作,以詠梅花和菊花呈獻給撫州的葛守為主題。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九月初秋的景色,以及與花神共享美景的愉悅心情。
詩的開篇,九日東籬已泛觴,描繪了豐收的季節,東籬上的酒已經盛滿,預示著歡慶的氛圍。隴頭的梅花依然在等待著返魂的香氣,表達了梅花的純潔和堅韌,也暗示了美好的期待。
接下來,詩人提到花神的邀約,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自然之間的心靈對話。詩人感知到花神的召喚,得以與君子一同登上高雅的堂院,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高尚品質的向往。
詩的下半部分,通過迎臘雪、傲晴霜的描繪,展示了初冬的景色,同時將西湖和柴桑的美景相連,形成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畫面。壽潭更酌長生水,壽潭指的是江西撫州的一個湖泊,這里象征著長壽和美好的愿望,長生水則是指清澈純凈的水源。歲歲和羹入帝鄉,將美食佳肴獻給帝王的鄉土,寓意著豐收和美好年景的延續。
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秋天的景色,通過描繪花卉和自然景觀,抒發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中融入了對自然、人文和傳統文化的贊美,展示了作者對祖國家園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得得同登君子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yǒng méi jú chéng fǔ zhōu gé shǒu
鷓鴣天(詠梅菊呈撫州葛守)
jiǔ rì dōng lí yǐ fàn shāng.
九日東籬已泛觴。
lǒng tóu yóu dài fǎn hún xiāng.
隴頭猶待返魂香。
nǎ zhī cǐ rì huā shén yuē, de de tóng dēng jūn zǐ táng.
那知此日花神約,得得同登君子堂。
yíng là xuě, ào qíng shuāng.
迎臘雪,傲晴霜。
xī hú fēng yùn jiē chái sāng.
西湖風韻接柴桑。
shòu tán gèng zhuó cháng shēng shuǐ, suì suì hé gēng rù dì xiāng.
壽潭更酌長生水,歲歲和羹入帝鄉。
“得得同登君子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