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恨花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莫恨花遲”全詩
蓓蕾枝頭怯苦寒,恰似人憔悴。
人莫恨花遲,天自催寒去。
雨意才收日氣濃。
玉靨紅如醉。
分類: 卜算子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卜算子》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宋代詩人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散策問芳菲,春半花猶未。
蓓蕾枝頭怯苦寒,恰似人憔悴。
人莫恨花遲,天自催寒去。
雨意才收日氣濃,玉靨紅如醉。
中文譯文:
漫步聞芬芳,春天已過了一半,花兒仍未開放。
花蕾在樹枝上害怕寒冷,猶如人們的憔悴。
人們不要怪責花開得晚,天空自然會催促寒冷離去。
雨意剛剛停歇,陽光強烈,花瓣像醉人的紅顏。
詩意和賞析:
《卜算子》是一首描繪春天花開的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花朵的觀察和感悟。詩人在漫步中聞到芬芳的氣息,意味著春天已經到來,可是花兒還沒有完全綻放,只見到花蕾青翠欲滴,卻因為怕受寒冷的侵襲而不敢開放,這使人聯想到人們在嚴寒冬天中的憔悴和畏縮。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通過花遲開來勸勉人們不要責怪花朵,因為花開的時間是由天自然而然地催促的,人們不應該去強求。同時,雨意剛過,陽光明媚,花朵終于迎來了春天,花瓣如同醉人的紅顏,給人一種美好的感受。
整首詩以花朵為主題,通過描繪花的生長過程和與人類的對比,抒發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自然規律的順從。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與人情的對比手法,使其意境真實而深遠。作者通過描繪花朵的怯弱和綻放,抒發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同時也讓人們反思人生中的無奈和順從。整首詩詞以清新淡雅的筆觸,給人以美好的感受,展現了宋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人莫恨花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sàn cè wèn fāng fēi, chūn bàn huā yóu wèi.
散策問芳菲,春半花猶未。
bèi lěi zhī tóu qiè kǔ hán, qià sì rén qiáo cuì.
蓓蕾枝頭怯苦寒,恰似人憔悴。
rén mò hèn huā chí, tiān zì cuī hán qù.
人莫恨花遲,天自催寒去。
yǔ yì cái shōu rì qì nóng.
雨意才收日氣濃。
yù yè hóng rú zuì.
玉靨紅如醉。
“人莫恨花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