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雨意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寒雨意濃”全詩
數枝幽艷濕啼紅。
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
人間辛苦是三農。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南柯子·山冥云陰重翻譯及注釋
翻譯
“山冥云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彤云密布,山色陰暗,天下著濛濛的細雨。花朵上,水氣聚成了晶瑩的水珠,象是少女眼睛里含著淚珠,奪眶欲出,令人十分愛憐。作者攝取了這樣一個特寫鏡頭,十分形象地描繪出一幅田園風景圖。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不要因為風風雨雨摧殘著美麗的花朵,而愁悵滿懷,作無病呻吟。“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
戴著蓑笠的農民,天天清晨早出,他們的足跡踏遍了田間泥濘的溝渠和田埂。“人間辛苦是三農”春耕、春種、秋收,是農民們一年中最辛苦的三個季節。"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農民們終年辛勞,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個豐收的年成!他們是沒有閑情逸致去賞花、憐花、惜花的。
注釋
①山冥:的水氣很重,山色昏暗。
②幽艷:在暗處的花。啼紅:花朵上逐漸聚成水珠,像噙著眼淚。
③塍(chéng):田間土埂。
④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南柯子·山冥云陰重評析
詩詞分工、各守畛域的傳統觀念,對宋詞的創作有很深影響。諸如“田家語”、“田婦嘆”、“插秧歌”等宋代詩歌中常見的題材,在宋詞中卻很少涉及。這首詞描述了,農民的勞動生活,流露出與之聲息相通的質樸向上的感情,因而值得珍視。上片以景語起:山色昏暗,彤云密布,寒雨將至。在總寫環境天氣之后,收攏詞筆,語及近景,數枝凝聚水珠、楚楚堪憐的嬌花,映入眼簾。如若順流而下,則圍繞“啼紅”寫心抒慨,當是筆端應有之義。但接下來兩句,卻奉勸騷人詞客,勿以惜花為念,莫作悵惘愁思,可謂筆鋒靈活心思脫俗。下片又復宕開,將筆觸伸向田壟阡陌,“朝朝出”、“處處通”對舉,言簡意賅勾勒不避風雨、終歲勞作的農民生活。遂引出“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三農”,指春耕、夏種、秋收。五谷豐登,是農民們一年的希望。在這重陰欲雨的時刻人們盼望的是有充足的雨水,能犁耕作。至于惜花傷春,他們既無此余暇,也無此閑情。
每當“做冷欺花”(史達祖《綺羅香》語)時節,“凍云黯淡天氣”(柳永《夜半樂》語),文人墨客常會觸物興感,抒發憐惜情懷。這些作品,大抵亦物亦人,亦彼亦已,匯成宋詞的一片汪洋。雖有深摯、浮泛之別,也自有其價值在。不過,縈牽于個人的遭際,囿于一已的狹小天地,則是其大部分篇章的共同特點。這首《南柯子》卻不同,即將因風雨吹打而飄零的幽艷啼紅,和終年勞碌田間而此刻盼雨耕種的農民,由目睹或聯想而同時放到了作者情感的天平兩端。
它不在惜花傷春舊調上的和弦,而是另辟蹊徑的新聲。作者的目光未為仄狹的自我所囿,感情天地比較開闊。一掃陳思,立意不俗。
蘇軾、辛棄疾等也寫過一些描寫鄉村生活的詞作,也傾注了熱愛農村、關心農事的情感,他們所作,常如一幅幅民俗畫,蘇軾作于徐州太守任上的一組《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等五首)是如此,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的筆觸更為細膩入微。王炎的這首詞則顯示了不同的特色,作者的感情主要不是熔鑄在畫面中,而是偏重于認知的直接表述,理性色彩較濃,因而,寫到農民的生活,如“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也采取比較概括的方式,不以描繪的筆墨取勝。
宋代有兩個王炎,均有詞作傳世。此篇作者字晦叔,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進士,有詞集《雙溪詩馀》。其“不溺于情欲,不蕩于無法”《雙溪詩馀自序》的宗旨,在這首風調樸實的《南柯子》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此詞不取艷辭,不貴用事,下字用語亦頗經揣摩,如“幽艷濕啼紅”寫花在雨意濃陰中的姿態就相當生動。不過此詞亦有缺陷,全篇語多淺易、含蘊稍欠.
“天寒雨意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kē zi
南柯子
shān míng yún yīn zhòng, tiān hán yǔ yì nóng.
山冥云陰重,天寒雨意濃。
shù zhī yōu yàn shī tí hóng.
數枝幽艷濕啼紅。
mò wèi xī huā chóu chàng duì dōng fēng.
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suō lì zhāo zhāo chū, gōu chéng chǔ chù tōng.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
rén jiān xīn kǔ shì sān nóng.
人間辛苦是三農。
yào de yī lí shuǐ zú wàng nián fēng.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天寒雨意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