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歸南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忽歸南昌”全詩
此心竟誰證,回憩支公床。
壁畫感靈跡,龕經傳異香。
獨游寄象外,忽忽歸南昌。
分類:
《宿法華寺》崔國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法華寺
松雨時復滴,寺門清且涼。
此心竟誰證,回憩支公床。
壁畫感靈跡,龕經傳異香。
獨游寄象外,忽忽歸南昌。
中文譯文:
在法華寺過夜
松樹悠然雨滴飄灑,寺門清涼宜人。
這心靈到底能有誰來證明,只好躺在支公的床上休憩。
壁畫中有著感靈的跡象,佛龕中的經書傳遞出異香。
獨自漫游的身影漸行漸遠,忽然間卻又回到南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崔國輔創作的,通過描繪在法華寺過夜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寺廟的景致及心境的抒發。
詩人以雨滴、清涼的寺門、壁畫和龕經傳來的異香等自然和宗教元素來勾勒法華寺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清幽的氛圍。松雨間歇滴落,為整個場景帶來了一絲清涼和安寧。
詩人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思索。他問自己,這顆心到底能有誰來證明它真實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種思考并非肉眼所能觸碰的,只能通過內心的沉思來領悟。
支公是唐代傳世禪僧,他的床被詩人用來象征回歸自心的寄托。在法華寺的寧靜環境中,詩人找到了內心某種程度的安寧和平靜,將自己歸于支公的床上安憩,尋求某種心靈的滿足。
壁畫和佛龕中的經書是法華寺靈性的象征。壁畫通過簡陋的線條流露出靈動之感,佛龕中的經書傳來異香,令人沉浸在宗教的氛圍中。這些元素一方面表達了詩人對佛法的敬仰,另一方面也是詩人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孤獨漫游世間的心態。他獨自一人游離在世俗之外,漸行漸遠,但又突然回到了南昌。南昌是詩人故鄉,這里既代表了對故土的思念,也象征了詩人歸于現實生活中的喧囂紛擾。
整首詩以簡潔而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一種心境的追尋和內心的思考。通過法華寺的景象和詩人的感受,傳達了對宗教信仰和遠離塵囂的向往。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和對歸屬的矛盾心態的描繪。
“忽忽歸南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fǎ huá sì
宿法華寺
sōng yǔ shí fù dī, sì mén qīng qiě liáng.
松雨時復滴,寺門清且涼。
cǐ xīn jìng shuí zhèng, huí qì zhī gōng chuáng.
此心竟誰證,回憩支公床。
bì huà gǎn líng jī, kān jīng zhuàn yì xiāng.
壁畫感靈跡,龕經傳異香。
dú yóu jì xiàng wài, hū hū guī nán chāng.
獨游寄象外,忽忽歸南昌。
“忽忽歸南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