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已凄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月已凄涼”全詩
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
富貴何時休問,離別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
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
序蘭亭,歌赤壁,繡衣香。
使君千騎鼓吹,風采漢侯王。
莫把驪駒頻唱,可惜南樓佳處,風月已凄涼。
在家貧亦好,此語試平章。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水調歌頭(自湖北漕移湖南,總領王、趙守置酒南樓,席上留別)》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自湖北漕移湖南,總領王、趙守置酒南樓,席上留別)》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折盡武昌柳,掛席上瀟湘。
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
富貴何時休問,離別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
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
序蘭亭,歌赤壁,繡衣香。
使君千騎鼓吹,風采漢侯王。
莫把驪駒頻唱,可惜南樓佳處,風月已凄涼。
在家貧亦好,此語試平章。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辛棄疾離開湖北漕運到湖南并在南樓與王、趙宴飲時的離別之情。詩中他折盡了武昌的垂柳,將其掛在席子上,感嘆自己過去兩年來在江上的奔波,被人嘲笑忙碌的往來。他對于富貴的追求感到困惑,離別之際中年的離愁令他痛苦,憔悴的發絲已如霜雪般白了。他欣賞著絲竹樂聲,急于品味美酒。他提到了蘭亭序和赤壁之歌,這些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佳作。他描繪了使君千騎鼓吹的壯麗場面,將自己與漢朝的侯王相比。他警告別人不要頻繁吟唱驪駒的歌,因為可惜的南樓美景已經凄涼。他表示雖然在家中貧窮,但也能過得很好,這番話是向身居高位的平章試探。
賞析:
辛棄疾以流暢而豪放的語言表達了他在南樓離別時的復雜情感。他通過描繪柳樹的凋零和自己在江上奔波的忙碌形象,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嘆和對離別的痛苦。他思考了財富和名位帶來的快樂和困惑,對中年時光的虛度和離愁的痛苦感到懊悔。他對音樂和美酒的向往表現了他對歡樂和享受的追求。通過引用蘭亭序和赤壁之歌,他展示了對古代文人雅士的景仰和贊賞。最后,他以自己貧窮但心境寬廣的態度,試探了身居高位的平章,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深思。
這首詩詞在辛棄疾的作品中展現了他充滿豪情和思考的一面,既有對個人命運和人生意義的思索,也有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風月已凄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zì hú běi cáo yí hú nán, zǒng lǐng wáng zhào shǒu zhì jiǔ nán lóu, xí shàng liú bié
水調歌頭(自湖北漕移湖南,總領王、趙守置酒南樓,席上留別)
zhé jǐn wǔ chāng liǔ, guà xí shàng xiāo xiāng.
折盡武昌柳,掛席上瀟湘。
èr nián yú niǎo jiāng shàng, xiào wǒ wǎng lái máng.
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
fù guì hé shí xiū wèn, lí bié zhōng nián kān hèn, qiáo cuì bìn chéng shuāng.
富貴何時休問,離別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
sī zhú táo xiě ěr, jí yǔ qiě fēi shāng.
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
xù lán tíng, gē chì bì, xiù yī xiāng.
序蘭亭,歌赤壁,繡衣香。
shǐ jūn qiān qí gǔ chuī, fēng cǎi hàn hóu wáng.
使君千騎鼓吹,風采漢侯王。
mò bǎ lí jū pín chàng, kě xī nán lóu jiā chù, fēng yuè yǐ qī liáng.
莫把驪駒頻唱,可惜南樓佳處,風月已凄涼。
zài jiā pín yì hǎo, cǐ yǔ shì píng zhāng.
在家貧亦好,此語試平章。
“風月已凄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