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騎獵清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胡騎獵清秋”全詩
漢家組練十萬,列監聳高樓。
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貍愁。
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
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
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翻譯及注釋
翻譯
落日雄渾,邊境上戰爭的煙塵涌起,秋高氣爽,金兵大舉進犯我領地。看我雄壯的十萬大軍奮勇迎敵,江面上排列的戰艦如高樓聳立。誰說苻堅的士兵投鞭就能截斷江流,想當年昌頓謀殺生父,響箭上染滿血跡,佛貍南侵在風雨中節節敗退,最終也死在他自己的親信手里。年輕時我像蘇秦一樣英姿颯爽,跨著戰馬身披貂裘為國奔走效力。
如今我一事無成人已漸老,搔著白發又經過這揚州舊地。我已經厭倦了官宦生涯,真想到江湖間種桔游憩。你們二位都是東南的名流,胸藏萬卷詩書前程無比。讓我嘗試著為你們出謀劃策:不要學李廣在南山閑居射虎,去當個“富民侯”才最為相宜。
注釋
⑴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游”“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 “歌頭”就是大曲中的開頭部分。
⑵次:停泊。人:指楊濟翁(即楊炎正,詩人楊萬里的族弟)、周顯先,是東南一帶名士。下文“二客”即此意。
⑶塞塵起:邊疆發生了戰事。
⑷胡騎獵清秋:古代北方的敵人經常于秋高馬肥之時南犯。胡騎:此指金兵。獵:借指發動戰爭。
⑸組練:組甲練袍,指裝備精良的軍隊。
⑹投鞭飛渡:用投鞭斷流事。前秦苻堅舉兵南侵東晉,號稱九十萬大軍,他曾自夸說:“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晉書·苻堅載記》)結果淝水一戰,大敗而歸。此喻完顏亮南侵時的囂張氣焰,并暗示其最終敗績。
⑺“憶昔”二句:指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南侵失敗為其部下所殺事。鳴髇(xiāo):即鳴鏑,是一種響箭,射時發聲。血污:指死于非命。《史記·匈奴傳》謂匈奴頭曼單于之太子冒頓作鳴鏑,令左右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后從其父頭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亦隨鳴鏑而射頭曼。佛(bì)貍:后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字佛貍,曾率師南侵,此借指金主完顏亮。
⑻“季子”二句:蘇秦字季子,戰國時的策士,以合縱策游說諸侯佩六國相印。《戰國策·趙策》:李兌送蘇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黃金百鎰。蘇秦得以為用,西入于秦。這里指自己如季子年少時一樣有一股銳氣,尋求建立功業,到處奔跑貂裘積滿灰塵,顏色變黑。
⑼“今老”三句:謂今過揚州,人已中年,不堪回首當年。搔白首:暗用杜甫《夢李白》詩意:“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⑽“倦游”兩句:欲退隱江上,種橘消愁。倦游:倦于宦游,即厭于做官。橘千頭:(李)衡每欲治家,妻輒不聽,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襄陽耆舊傳》
⑾“二客”三句:稱頌友人學富志高,愿為之謀劃。名勝:名流。萬卷詩書事業:化用杜甫詩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⑿“莫射”二句:《史記·李將軍列傳》載:“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殺之。”又據《漢書·食貨志》載:“武帝末年悔征戰之事,乃封丞相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恩養富民也。”這二句是感嘆朝廷偃武修文,做軍事工作沒有出路。
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鑒賞
此詞上片是“追昔”。作者的抗金生涯開始于金主完顏亮發動南侵時期,詞亦從此寫起。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統治者常在秋高馬肥的時節南犯中原,“胡騎獵清秋”即指完顏亮1161年率軍南侵事。前一句“落日塞塵起”是先造氣氛。從意象看:戰塵遮天,本來無光的落日,便顯得更其慘淡。準確渲染出敵寇甚囂塵上的氣焰。緊接二句則寫宋方抗金部隊堅守大江。以“漢家”與“胡騎”對舉,自然造成兩軍對峙,一觸即發的戰爭氣氛。寫對方行動以“起”、“獵”等字,是屬于動態的;寫宋方部署以“列”、“聳”等字,偏于靜態的。相形之下,益見前者囂張,后者鎮定。“組練十萬”、“列艦”“層樓”,均極形宋軍陣容嚴整盛大,有一種必勢的信心與氣勢。前四句對比有力,烘托出兩軍對壘的緊張氣氛,同時也使人感覺正義戰爭前途光明,以下三句進一步回憶當年完顏亮南進潰敗被殺事。完顏亮南侵期間,金統治集團內部分裂,軍事上屢受挫折,士氣動搖軍心離散。當完顏亮迫令金軍三日內渡江南下時,被部下所殺,這場戰爭就此結束。
“誰道投鞭飛渡”三句即書其事。句中隱含三個典故:《晉書·符堅載記》載前秦苻堅率大軍南侵東晉,曾不可一世地說“以吾之眾,投鞭于江,足斷其流”,結果一敗涂地,喪師北還。《史記·匈奴傳》載匈奴頭曼單于之太子冒頓作鳴鏑(即“鳴髇”,響箭),命令部下說:“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后在一次出獵時,冒頓以鳴鏑射頭曼,他的部下也跟著發箭,頭曼遂被射殺。“佛貍”,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他南侵中原受挫,被太監所殺,作者融此三事以寫完顏亮發動南侵,但喪于內亂,事與愿違的史實,不僅切貼,三事連用,更覺有化用自然之妙。宋朝軍民,軍容嚴整同仇敵愾而金國外強中干且有“離合之釁”可乘,這正是恢復河山的大好時機。當年,作者二十出頭以義軍掌書記策馬南來,使義軍與南宋政府取得聯系,希望協同作戰,大舉反擊。“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正是作者當年颯爽英姿的寫照。蘇秦字“季子”,乃戰國時著名策士,以合縱游說諸候佩而后佩六國相印。他年輕時曾穿黑貂裘“西入秦。作者以”季子“自擬乃是突出自己以天下為已任的少年銳進之氣。于是,在戰爭風云的時代背景上,這樣一個“錦襜突騎渡江初”(《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的少年英雄,義氣風發,虎虎有生氣,與下片搔白首而長吟的今“我”判若兩人。
過片筆鋒所及轉為“撫今”。上片結句才說到“年少”,這里卻繼以“今老矣”一聲長嘆,其間掠過了近二十年的時間跨度。老少,對比強烈嘆中之愁悶頓顯突出。這里的嘆老又不同一般文人嘆老嗟卑的心理,而是類乎“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屬于深憂時不我待、老大無成的志士之愁苦。南渡以來,作者長期被投閑置敬,志不得伸,此時翹首西北,“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真有不勝今昔有別之感。
過片三短句,情緒夠悲愴的,似乎就要言及政局國事,但是“欲說還休”。接下來只講對來日的安排,分兩層。第一層說自己,因為倦于宦游,想要歸隱田無,植橘置產。三國時吳丹陽太守李衡在龍陽縣汜洲種柑橘,臨死時對兒子說:“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見《三國志》)頗具風趣又故意模仿一種善治產業、謀衣食的精明人口吻。只要聯想作者“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詞句,不難體味這里隱含的無奈、自嘲及悲憤的復雜情緒。作者一心為國,希望能效力沙場,而朝廷無能、力不能伸,想解甲而去但終心系祖國,說“欲去”而而又不忍去,正表現出作者內心的矛盾。為將來打算第二層是勸友人。楊濟翁原唱云:“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都把平生意氣,只做如今憔悴,歲晚若為謀?”其彷徨無奈可謂與棄疾相通。作者故而勸道:“您們二位(二客)乃東南名流,腹藏萬卷,胸懷大志,自不應打算像我一樣歸隱。但有一言還想與君等商議一下:且莫效李廣那樣南山習射,只可取‘富民侯’謀個安逸輕閑。”《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李廣曾“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漢書·食貨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為富民侯。”李廣生不逢高祖之世,空有一身武力,未得封侯,而“富民侯”卻能不以戰功而取。二句暗指朝廷“偃武修文”。放棄北伐,致使英雄無用武之地,其意不言自明。要之,無論說自己“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也好,勸友人“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也好,都屬激憤語。如果說前一層講得較好平淡隱忍,后一層“莫射”“直覓”云云,語意則相當激烈。分兩步走,便把一腔憤懣不滿盡情發泄出來。
此詞上闋頗類英雄史詩的開端,然而其雄壯氣勢到后半卻陡然一轉,反添落寞之感,通過這種跳躍性很強的分片,有力表現出作者失意和對時政不滿而更多無奈氣憤的心情。下片寫壯志銷磨,全推在“今老矣”三字上,行文騰挪,用意含蓄,個中酸楚憤激,耐人尋味,憤語、反語的運用,也有強化感情色彩的作用。
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是年夏秋之交,稼軒在臨安大理寺少卿任上不足半年,又調任為湖北轉運副使,溯江西行。船只停泊在揚州時,與友人楊濟翁(炎正)、周顯先有詞作往來唱和。作者在南歸之前,在山東、河北等地區從事抗金活動,到過揚州,又讀到友人傷時的詞章,心潮澎湃,遂寫下這一首撫今追昔的和韻詞作。揚州為當時長江北岸軍事重鎮。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一度占領揚州,后被南宋虞允文率部在采石磯一戰擊潰,完顏亮也為部屬所殺。稼軒過此,撫今追昔,有感而作此詞。“胡騎獵清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zhōu cì yáng zhōu hé rén yùn
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luò rì sāi chén qǐ, hú qí liè qīng qiū.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
hàn jiā zǔ liàn shí wàn, liè jiān sǒng gāo lóu.
漢家組練十萬,列監聳高樓。
shuí dào tóu biān fēi dù, yì xī míng xiāo xuè wū, fēng yǔ fú lí chóu.
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貍愁。
jì zǐ zhèng nián shào, pǐ mǎ hēi diāo qiú.
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jīn lǎo yǐ, sāo bái shǒu, guò yáng zhōu.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
juàn yóu yù qù jiāng shàng, shǒu zhǒng jú qiān tóu.
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
èr kè dōng nán míng shèng, wàn juǎn shī shū shì yè, cháng shì yǔ jūn móu.
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
mò shè nán shān hǔ, zhí mì fù mín hóu.
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胡騎獵清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