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園細路轉微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園細路轉微茫”全詩
涓涓流水響回廊。
千章云木鉤辀叫,十里溪風罷稏香。
沖急雨,趁斜陽。
山園細路轉微茫。
倦途卻被行人笑,只為林泉有底忙。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鷓鴣天(鵝湖寺道中)》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鵝湖寺道中)》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風殿上一張榻,影兒涼爽伴清風。
回廊流水細聲響,如涓涓之流自回廊中回蕩。
千章云木鉤辀鳴叫,似在言說著山間的美景。
十里溪風停止了吹拂,不再傳來稻香的芳香。
雨勢突然變得急促,正好趁著夕陽的斜照。
山園中的小路曲折微茫,仿佛迷失在迷蒙中。
疲倦的旅人卻被嘲笑,只因他們忙于探尋林泉的底蘊。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辛棄疾在鵝湖寺道中的一番景象。詩人坐在清風殿上的一張榻上,享受著涼爽的清風。回廊中流淌著細細的溪水,悅耳的聲音回蕩在廊中。千山萬壑中的云霧和樹木仿佛在講述著山間的美景。然而,十里溪風停止吹拂,不再傳來稻香的芳香。突然下起了急促的雨,正好趁著夕陽的斜照。山園中的小路蜿蜒曲折,使人感到迷茫。疲倦的旅人卻被笑話,他們因為忙于探尋山林泉水的內涵而被視為無聊。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景物和描寫情感,展示了辛棄疾對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對旅途中的疲憊和困惑的體驗。詩人運用細膩而富有意境的描寫手法,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清風殿上,感受清涼的影子;聽到流水細聲回蕩在回廊中;想象出山間云霧和樹木的美景。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絲苦澀和迷茫,如停止的溪風和迷蒙的小路,以及被笑話的旅人。這些描寫反映了辛棄疾內心的矛盾和困惑,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膩的語言和意象的交織,展現了宋代文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它既展示了辛棄疾的才華和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力,也反映了他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內心迷茫的抒發。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時也是辛棄疾作品中的一顆珍珠,展現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情感世界。
“山園細路轉微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é hú sì dào zhōng
鷓鴣天(鵝湖寺道中)
yī tà qīng fēng diàn yǐng liáng.
一榻清風殿影涼。
juān juān liú shuǐ xiǎng huí láng.
涓涓流水響回廊。
qiān zhāng yún mù gōu zhōu jiào, shí lǐ xī fēng bà yà xiāng.
千章云木鉤辀叫,十里溪風罷稏香。
chōng jí yǔ, chèn xié yáng.
沖急雨,趁斜陽。
shān yuán xì lù zhuǎn wēi máng.
山園細路轉微茫。
juàn tú què bèi xíng rén xiào, zhǐ wèi lín quán yǒu dǐ máng.
倦途卻被行人笑,只為林泉有底忙。
“山園細路轉微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