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華年才月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小小華年才月半”全詩
羅幕春風,幸自無人見。
剛道羞郎低粉面。
傍人瞥見回嬌盼。
昨夜西池陪女伴。
柳困花慵,見說歸來晚。
勸客持觴渾未慣。
未歌先覺花枝顫。
分類: 蝶戀花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蝶戀花(席上贈楊濟翁侍兒)》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蝶戀花(席上贈楊濟翁侍兒)》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小小華年才月半,
羅幕春風,幸自無人見。
剛道羞郎低粉面,
傍人瞥見回嬌盼。
昨夜西池陪女伴,
柳困花慵,見說歸來晚。
勸客持觴渾未慣,
未歌先覺花枝顫。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年輕人的情景,他正在宴會上贈送給楊濟翁的侍兒。詩人以婉約的筆觸表達了年輕人的羞澀和純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年少輕狂的男子,他正處在花樣年華的階段。他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和吸引力。在宴會上,春風吹拂著帷幕,幸運的是沒有人看見他的羞澀。他的面頰因為剛剛化了妝而微微泛紅,他害羞地低下了頭。身邊的人偷偷瞥了他一眼,他就期待著對方的回眸和蓄意的眼神交流。他回想起昨晚在西池陪伴著女伴的情景,柳枝疲倦地垂下來,花兒也顯得懶散,據說他歸來得很晚。他勸說客人舉起酒杯,但他自己并不習慣這樣的場景,所以在歌唱之前,他的花枝就已顫抖起來。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年輕人內心情感的揣摩,展現了年輕人的青澀與純真。辛棄疾以他獨特的風格和婉約的筆觸,將這種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中運用了花、柳、春風等意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年輕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給讀者帶來了閱讀的愉悅和共鳴。
“小小華年才月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é liàn huā xí shàng zèng yáng jì wēng shì ér
蝶戀花(席上贈楊濟翁侍兒)
xiǎo xiǎo huá nián cái yuè bàn.
小小華年才月半。
luó mù chūn fēng, xìng zì wú rén jiàn.
羅幕春風,幸自無人見。
gāng dào xiū láng dī fěn miàn.
剛道羞郎低粉面。
bàng rén piē jiàn huí jiāo pàn.
傍人瞥見回嬌盼。
zuó yè xī chí péi nǚ bàn.
昨夜西池陪女伴。
liǔ kùn huā yōng, jiàn shuō guī lái wǎn.
柳困花慵,見說歸來晚。
quàn kè chí shāng hún wèi guàn.
勸客持觴渾未慣。
wèi gē xiān jué huā zhī chàn.
未歌先覺花枝顫。
“小小華年才月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