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故沾衣撲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故沾衣撲面”全詩
但別院、笙歌一片。
蛛絲網遍玻璃盞。
更問舞裙歌扇。
有多少、鶯愁蝶怨。
甚夢里、春歸不管。
楊花也笑人情淺。
故故沾衣撲面。
分類: 杏花天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杏花天(無題)》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杏花天(無題)》是宋代詩人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病來源自于春天的懶散。
只是在別院里,笙歌聲此起彼伏。
蛛絲網覆蓋了玻璃杯。
更加好奇地問起了舞裙和歌扇。
有多少鶯兒因愁而嘆息,蝴蝶因怨而悲傷。
在夢里,春天卻毫不在意。
楊花也嘲笑人情淡薄。
故意地沾染衣袖,撲面而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辛棄疾病懶的春天景象,他感嘆自己的身體不佳,卻同時描述了別院里繁華喧鬧的場景。在他病榻之上,卻聽到了笙歌的歡聲笑語。他用蛛絲網遍布杯盞來形容自己的病弱和脆弱,而舞裙和歌扇則象征了世俗的紛擾和娛樂。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中的鶯兒和蝴蝶的愁苦和悲傷的關注,以及對于春天的歸來的無所謂態度。最后,楊花的笑意象征了他對人情冷暖的看透,他故意地沾染衣袖,形容自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辛棄疾在疾病中的心境和對現實的看法。詩中的別院、笙歌、舞裙、歌扇等形象,構成了繁華喧囂的春天景象,與詩人自身的病態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通過描述蛛絲網遍布玻璃杯,表達了自己身體的虛弱和脆弱,同時也暗示了現實世界的一層薄紗,透露出對人情冷暖的疏離感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詩人以楊花笑人情淺,故意沾衣撲面的方式,表達了對于世事的冷峻看法和對于現實的無奈態度。整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刻畫了辛棄疾病中的苦悶和對于現實世界的思考,展現了他獨特的情感和對人生的領悟。
“故故沾衣撲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ng huā tiān wú tí
杏花天(無題)
bìng lái zì shì yú chūn lǎn.
病來自是於春懶。
dàn bié yuàn shēng gē yī piàn.
但別院、笙歌一片。
zhū sī wǎng biàn bō lí zhǎn.
蛛絲網遍玻璃盞。
gèng wèn wǔ qún gē shàn.
更問舞裙歌扇。
yǒu duō shǎo yīng chóu dié yuàn.
有多少、鶯愁蝶怨。
shén mèng lǐ chūn guī bù guǎn.
甚夢里、春歸不管。
yáng huā yě xiào rén qíng qiǎn.
楊花也笑人情淺。
gù gù zhān yī pū miàn.
故故沾衣撲面。
“故故沾衣撲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