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永暖翻紅杏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晝永暖翻紅杏雨”全詩
便過眼、等閑輸了,三分之一,晝永暖翻紅杏雨,風晴扶起垂楊力。
更天涯、芳草最關情,烘殘日。
湘浦岸,南塘驛。
恨不盡,愁如積。
算年年孤負,對他寒食。
便恁歸來能幾許,風流已自非疇昔。
憑畫欄、一線數飛鴻,沈空碧。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滿江紅(暮春)》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暮春)》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暮春)
可恨東君,把春去春來無跡。
便過眼、等閑輸了,三分之一,
晝永暖翻紅杏雨,風晴扶起垂楊力。
更天涯、芳草最關情,烘殘日。
湘浦岸,南塘驛。
恨不盡,愁如積。
算年年孤負,對他寒食。
便恁歸來能幾許,風流已自非疇昔。
憑畫欄、一線數飛鴻,沈空碧。
譯文:
可恨的春天,東方君主將春季帶走,春來又無蹤跡。
轉瞬即逝,輕易失去的,三分之一,
白天漸暖,翻動紅杏的雨,晴風扶起垂柳的力量。
更遙遠的地方,芳草最關情,烘托余暉。
在湘江岸邊,南塘驛。
無盡的怨恨,積聚成的愁苦。
年復一年地辜負,對他來說寒食節已經不再重要。
即便如此歸來,又能有多少風流,已經不同于從前。
倚著畫欄,一條線數著飛鴻,沉寂空碧。
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暮春)》描繪了作者對逝去春光的遺憾和對光陰易逝的感慨。詩中表達了辛棄疾對東方君主的憤慨,認為春天來去匆匆,無法留下任何痕跡。作者感嘆時光的轉瞬即逝,生命的短暫。他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如紅杏雨、垂柳拂面,以及遙遠地方的芳草和殘余的余暉。這些景象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美好時光的渴望。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逝的無盡怨恨和積聚的愁苦。他認為自己年復一年地辜負了時光,對他而言,寒食節已經不再重要。作者對過去風流的歲月懷念,但他也承認風流已經不同于從前,自己也已經不再年輕。最后兩句以畫欄上的一線飛鴻作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沉寂。
整首詩以辛棄疾獨特的詞藻和意境,表達了對光陰流逝和歲月不復的感慨,同時也抒發了對過去風流歲月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悲涼感受。這首詩既有對時光流逝的痛惜之情,又有對逝去歲月的追憶,以及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沉思,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情感和文學才華。
“晝永暖翻紅杏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mù chūn
滿江紅(暮春)
kě hèn dōng jūn, bǎ chūn qù chūn lái wú jī.
可恨東君,把春去春來無跡。
biàn guò yǎn děng xián shū le, sān fēn zhī yī, zhòu yǒng nuǎn fān hóng xìng yǔ, fēng qíng fú qǐ chuí yáng lì.
便過眼、等閑輸了,三分之一,晝永暖翻紅杏雨,風晴扶起垂楊力。
gèng tiān yá fāng cǎo zuì guān qíng, hōng cán rì.
更天涯、芳草最關情,烘殘日。
xiāng pǔ àn, nán táng yì.
湘浦岸,南塘驛。
hèn bù jìn, chóu rú jī.
恨不盡,愁如積。
suàn nián nián gū fù, duì tā hán shí.
算年年孤負,對他寒食。
biàn nèn guī lái néng jǐ xǔ, fēng liú yǐ zì fēi chóu xī.
便恁歸來能幾許,風流已自非疇昔。
píng huà lán yī xiàn shù fēi hóng, shěn kōng bì.
憑畫欄、一線數飛鴻,沈空碧。
“晝永暖翻紅杏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