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伊同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共伊同摘”全詩
還記取、青梅如彈,共伊同摘。
少日對花昏醉夢,而今醒眼看風月。
恨牡丹、笑我倚東風,形如雪。
人漸遠,君休說。
榆莢陣,菖蒲葉。
算不因風雨,只因鶗鴂XX。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棲棲者蜂和蝶。
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別。
分類: 滿江紅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滿江紅(稼軒居士花下與鄭使群恂別醉賦,侍者飛卿奉命書)》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稼軒居士花下與鄭使群恂別醉賦,侍者飛卿奉命書)》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折盡荼蘼,尚留得一分春色。
還記取青梅如彈,共伊同摘。
少日對花昏醉夢,而今醒眼看風月。
恨牡丹笑我倚東風,形如雪。
人漸遠,君休說。
榆莢陣,菖蒲葉。
算不因風雨,只因鶗鴂啼。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棲棲者蜂和蝶。
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別。
這首詩詞描繪了離別情緒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詩人以花下與友人鄭使群恂醉別為背景,表達了自己對美好時光的回憶和對離別的痛苦。
詩中的“折盡荼蘼”意味著時間的流逝,花已凋零,“一分春色”是指僅剩下一點點殘存的春天的氣息。詩人回憶起與朋友共同采摘青梅的時光,顯露出友情之濃。
“少日對花昏醉夢,而今醒眼看風月”表達了詩人年少時無憂無慮的與花為伴、醉生夢死的日子,與如今清醒地欣賞風月之美的對比。詩人感到遺憾,因為他曾被牡丹花所迷,但如今他明白這種倚靠東風的行為如同雪花一般脆弱。
詩中提到的“榆莢陣,菖蒲葉”是景物描寫,展現了自然界的美。最后兩句“算不因風雨,只因鶗鴂啼。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棲棲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別。”表達了詩人對于離別的痛苦和對逝去時光的思念。詩人認為不是因為風雨,而是因為鶗鴂(古代指鳥類)的啼鳴,才感到悲傷。他觀察到花開花落,蜜蜂和蝴蝶依然棲息其中,而他自己也不會因為春天的離去而感到閑愁,而是因為與親友的離別而憂愁。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回憶過去和表達離別之情,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感慨和情感,同時也表現出辛棄疾獨特的才華和對離別的深思。
“共伊同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jià xuān jū shì huā xià yǔ zhèng shǐ qún xún bié zuì fù, shì zhě fēi qīng fèng mìng shū
滿江紅(稼軒居士花下與鄭使群恂別醉賦,侍者飛卿奉命書)
zhé jǐn tú mí, shàng liú dé yī fēn chūn sè.
折盡荼蘼,尚留得、一分春色。
hái jì qǔ qīng méi rú dàn, gòng yī tóng zhāi.
還記取、青梅如彈,共伊同摘。
shǎo rì duì huā hūn zuì mèng, ér jīn xǐng yǎn kàn fēng yuè.
少日對花昏醉夢,而今醒眼看風月。
hèn mǔ dān xiào wǒ yǐ dōng fēng, xíng rú xuě.
恨牡丹、笑我倚東風,形如雪。
rén jiàn yuǎn, jūn xiū shuō.
人漸遠,君休說。
yú jiá zhèn, chāng pú yè.
榆莢陣,菖蒲葉。
suàn bù yīn fēng yǔ, zhǐ yīn tí jué XX.
算不因風雨,只因鶗鴂XX。
lǎo rǎn rǎn xī huā gòng liǔ, shì xī xī zhě fēng hé dié.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棲棲者蜂和蝶。
yě bù yīn chūn qù yǒu xián chóu, yīn lí bié.
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別。
“共伊同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