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漕餞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王漕餞別”全詩
司馬賦《水調歌頭》,席間次韻。
時王公明樞密薨,坐客終夕為興門戶之嘆,故前章及之。
我飲不須勸,正怕酒樽空。
別離亦復何恨?此別恨匆匆。
頭上貂蟬貴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
孫劉輩,能使我,不為公。
余發種種如是,此事付渠儂。
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
毫發皆帝力,更乞鑒湖東。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飲酒不需要勸杯,反而擔心酒杯空了。分別相離也是可恨的事情,這次的分別是那么的匆忙。酒席上美女貴賓云集,花園外豪富高門墳冢,人世間誰能算是英雄?一笑出門而去,千里外的風吹得花落。
孫權劉備這樣的人物,才能指使我做事,而不是閣下。我發出種種的感慨,這些交心于你知道。只是感覺自己一生游遍湖海,除了喝醉吟些風花雪月,便是一事無成。身上的所有東西都是陛下賜予,希望我在湖北的作為能使君王明鑒。
注釋
淳熙丁酉:淳熙四年(1177)。
自江陵移帥隆興:指這年冬天,作者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遷知隆興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撫使。
被召:指被召為大理寺卿事。
司馬監:司馬漢章。漢章名倬,時為江西京西湖北總領,故稱之為監或大監。
趙卿:不詳何人。
王漕:王希呂,時任轉運副使之職,負責一路漕運等工作,故稱之為漕。
次韻:依次用原唱韻腳的字押韻作和章。
公明:王炎的字。樞密:即樞密使。薨:古代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叫薨。
興:興起、產生。興門戶之嘆,為朝中權貴各立門戶、互相傾軋而嘆息。按王炎先與宰相虞允文有矛盾,允文推薦權吏部侍郎王之奇代替王炎的官職;后來朝廷又任命王炎為樞密使。其后王炎以觀文殿學士太中大夫知潭州,被湯邦彥論欺君之罪,因而落職。再后,考宗恢復資政殿大學士之職。
故前章及之:所以在詞的上片提到這件事。
因到官之三月便被召,故云。
貂蟬:即貂蟬冠,三公、親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參加大朝時穿戴。貂蟬貴客:這里實指當朝權貴王炎。
苑外麒麟高冢:由杜甫《曲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化出。意謂王炎劃為當朝權貴,今已化為墓中異物。
人世竟誰雄:人世間到底誰能稱雄呢?言外之意,人終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爭權奪利呢!
一笑出門去:由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化出。
千里落花風:因作者被召離任,在淳熙五年晚春,故云。
此事:指富貴之事。渠儂:他們、別人。
湖海:湖海豪氣。即豪放的意氣。
毫發皆帝力:言自己的一絲一毫都是皇帝恩賜的。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鑒賞
根據詞序,可知此詞是為兩件事而發。一是頻繁的調任;二是朝廷內部的門戶之爭。而究其深致,詞所要表現的,實是宦跡不定、人事掣肘使詞人壯志難酬的牢騷不平之情。
詞的上片從眼前餞別之情切入,點出別恨匆匆的遺憾。但從其“正怕酒尊空”的心理活動來看,詞人心中積郁的愁情,決不僅僅是離別僚友們的感情。這一起句,就有包藏萬有之力,為下文的進一步抒發各種人生憂思立好了地步。“頭上”三句,以旁觀者的洞達,對爭名爭利而興門戶私計的朝廷政要作出諷刺,言縱使生前為“貴客”,死后立“高累”,終不能稱雄一世。這是對興門戶爭私利者的無情嘲笑和無比蔑視,而又以曠達的語氣出之,顯示出詞人不同流俗的思想境界。因為有這樣曠達的思想托底,在上片末句,詞人就能以清麗飄逸的意境,表現出詞人不慮俗情的瀟灑放逸懷抱。“一笑”句,雖是借用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蓮篙人”的語典,可是用典渾化無跡,直如沖口而出;“落花風”,將時令特征以麗辭寫出;而“干里”的形容,則更使落花美景由宴前而宕開無際,由實返虛,合實與虛,使詞境顯得更為深邃、靈活、搖蕩。從章法上講,結句又將離隆興而赴行都的詞作“本事”作出了必要的交代。上片就這樣,由開頭的別根匆匆轉到無恨可遣,意路多變,筆法搖曳。
下片首句,從小處說,是承接上片末句“出門去”而來,是寫此番去朝廷為官的態度。從大處說,則詞人之所以要考慮這個問題,是與上文所諷刺的朝廷政要興門戶私計的政治現狀分不開的,所以是上文主旨的一個順承和延展。在筆法上,詞人借古諷今,以三國時代辛毗的耿直不阿,表明白己此去朝廷為官,早已準備好了像辛毗那樣,寧愿不做高官、也不做曲附黨私之徒的態度。這里的“孫劉輩”,應有所指下二句,以退為進,明看是寫詞人衰老憔悴之態,說任憑朝中權貴結黨營私、大興門戶。實際上,這是對庸俗世風的有力抨擊。究其含意,則稼軒之所以會如此衰老,都是因朝廷政要熱衷于門戶私汁、黨派斗爭,而對稼軒所向往的恢復大計則不僅不予理睬,反而對詞人猜忌有加,頻繁調動。全詞開頭詞人“正怕酒尊空”即想要借酒撓愁的心理活動,在此也找到了部分解釋。以下五句,看起來漸近頹唐蕭瑟。詞人這一生,除了湖海漂流、醉吟風月之外,根本無所建樹。既然一切都由天子之力,詞人真想乞求退休,歸隱于鏡湖東邊的山水之中去。但反過來看,這里面卻充滿了愛國者的牢騷不平、悲憤與諷刺。因為詞人的“此外百無功”,是由于生在這樣一個不給機會的政治時代,處處受人掣肘之故。既然詞人只手難挽狂瀾,倒不如歸隱林泉,以免受人傾軋。是對理想受阻的再一次紓憤,是對朝廷政治氣氛的辛辣諷刺。這樣的“反話”,也能顯示出稼軒詞氣“勃部”、慷慨內斂的抒情風格。
此詞以曠達的風貌隱含悲憤譏刺之情,是稼軒詞的本色。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創作背景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作于朱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辛棄疾三十九歲,在江西隆興安撫使任上。辛棄疾在僚友們為詞人餞別的宴席上,即席次韻寫成的。據詞序,稼軒淳熙四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調隆興(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撫使。僅三月,又詔命入京。“王漕餞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調歌頭
wǒ yǐn bù xū quàn, zhèng pà jiǔ zūn kōng.
我飲不須勸,正怕酒樽空。
bié lí yì fù hé hèn? cǐ bié hèn cōng cōng.
別離亦復何恨?此別恨匆匆。
tóu shàng diāo chán guì kè, yuàn wài qí lín gāo zhǒng, rén shì jìng shuí xióng? yī xiào chū mén qù, qiān lǐ luò huā fēng.
頭上貂蟬貴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
sūn liú bèi, néng shǐ wǒ, bù wéi gōng.
孫劉輩,能使我,不為公。
yú fā zhǒng zhǒng rú shì, cǐ shì fù qú nóng.
余發種種如是,此事付渠儂。
dàn jué píng shēng hú hǎi, chú le zuì yín fēng yuè, cǐ wài bǎi wú gōng.
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
háo fà jiē dì lì, gèng qǐ jiàn hú dōng.
毫發皆帝力,更乞鑒湖東。
“王漕餞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