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元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道人元是”全詩
翠幰裁犀遮不定,紅透玲瓏油壁。
借得春工,惹將秋露,薰做江梅雪。
我評花譜,便應推此為杰。
憔悴何處芳枝,十郎手種,看明年花發。
坐對空香色界,不怕西風起滅。
別駕風流,多情更要,簪滿姮娥發。
等閑折盡,玉斧重倩修月。
分類: 念奴嬌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念奴嬌(用前韻和丹桂)》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念奴嬌(用前韻和丹桂)》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以及對美好事物和繁華背后的無常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道人元是,道家風、來作煙霞中物。
翠幰裁犀遮不定,紅透玲瓏油壁。
借得春工,惹將秋露,薰做江梅雪。
我評花譜,便應推此為杰。
憔悴何處芳枝,十郎手種,看明年花發。
坐對空香色界,不怕西風起滅。
別駕風流,多情更要,簪滿姮娥發。
等閑折盡,玉斧重倩修月。
詩意:
這首詩以山水意境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人以道人的身份,仿佛化身為山水之間的仙人,感受著煙霞中的美景。他描繪了翠色幰幰的竹幕,犀牛角所制的屏障,以及玲瓏剔透的油壁。在這美景中,他借春工之手,將花香凝結成江梅的雪,評定它為花譜中的佳作。
詩人留意到一株芳枝,它雖然瘦弱憔悴,但卻由十郎親手種植,期待明年它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詩人坐在這片空靈的香色界中,不怕西風的吹襲和花朵的凋謝。他向往風流的生活,但同時也執著于深情的感受,期待姮娥的發髻上插滿美麗的花朵。然而,詩人深知花開花謝的自然規律,縱然花朵再美,最終也會在時光的長河中凋謝。
賞析:
《念奴嬌(用前韻和丹桂)》以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情感展示了辛棄疾獨特的藝術風格。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融入了山水畫的元素,給人以清新、唯美的感覺。
詩人以道人的身份,將自己融入到山水之中,透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生命短暫的感慨。他對花譜的評價,顯示了他對美的品味和挑選的眼光。詩中的芳枝象征著短暫而美好的生命,以及詩人對美的執著。
整首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通過描繪具體的景物和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辛棄疾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生命無常的感嘆,使人們在欣賞這首詩時,不禁思考生命的短暫和美好的價值。詩中的意象和比喻增添了詩意的層次,使得讀者能夠在具體的景物描繪中感受到更深層次的情感和思考。
總的來說,辛棄疾的《念奴嬌(用前韻和丹桂)》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思辨的情感,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和生命無常的獨特感悟。這首詩詞帶領讀者進入一幅山水畫卷,同時引發人們對生命、美和時光流逝的深入思考。
“道人元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iàn nú jiāo yòng qián yùn hé dān guì
念奴嬌(用前韻和丹桂)
dào rén yuán shì, dào jiā fēng lái zuò yān xiá zhōng wù.
道人元是,道家風、來作煙霞中物。
cuì xiǎn cái xī zhē bù dìng, hóng tòu líng lóng yóu bì.
翠幰裁犀遮不定,紅透玲瓏油壁。
jiè dé chūn gōng, rě jiāng qiū lù, xūn zuò jiāng méi xuě.
借得春工,惹將秋露,薰做江梅雪。
wǒ píng huā pǔ, biàn yīng tuī cǐ wèi jié.
我評花譜,便應推此為杰。
qiáo cuì hé chǔ fāng zhī, shí láng shǒu zhǒng, kàn míng nián huā fā.
憔悴何處芳枝,十郎手種,看明年花發。
zuò duì kōng xiāng sè jiè, bù pà xī fēng qǐ miè.
坐對空香色界,不怕西風起滅。
bié jià fēng liú, duō qíng gèng yào, zān mǎn héng é fā.
別駕風流,多情更要,簪滿姮娥發。
děng xián zhé jǐn, yù fǔ zhòng qiàn xiū yuè.
等閑折盡,玉斧重倩修月。
“道人元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