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樓前芳草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翡翠樓前芳草路”全詩
寶馬墜鞭曾駐。
最是周郎顧。
尊前幾度歌聲誤。
望斷碧云空日暮。
流水桃源何處。
聞道春歸去。
更無人管飄紅雨。
分類: 惜分飛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惜分飛(春思)》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惜分飛(春思)》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翡翠樓前芳草路,
Emerald grassy path before the Jade Tower,
寶馬墜鞭曾駐。
Once the precious steed halted here.
最是周郎顧,
Most resembles the gaze of Zhou Lang,
尊前幾度歌聲誤。
His noble presence, how many times did it mislead the songs.
望斷碧云空日暮,
Gazing until the blue clouds vanish at sunset,
流水桃源何處。
Where is the flowing water's Peach Blossom Spring?
聞道春歸去,
Hearing the news of spring's departure,
更無人管飄紅雨。
No one else cares for the drifting red rain.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辛棄疾對于分別的思念之情。詩中的翡翠樓前芳草路是指分別的地方,曾經有寶馬停駐過。最是周郎顧,指的是他所愛的人對他的深情凝望。然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已經過去,他望著遠去的藍天和日落,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思念。他想找到一個像桃源一樣的安寧之地,但卻不知道這樣的地方在哪里。他聽說春天已經離去,而沒有人關心他內心的紛亂和痛苦。
賞析:
這首詩以辛棄疾獨特的感情表達方式展現了他對分別的深深思念和無奈。通過描繪翡翠樓前的芳草路和曾經停駐的寶馬,詩人情感地勾勒出他與所愛之人的相聚和別離。他稱贊所愛之人的凝視最像周郎,表達了對她深情的贊美。然而,這段美好時光已成過去,他只能凝望遠方的碧云和日落,表達內心的悲傷和思念。
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對桃源一般寧靜之地的渴望,但卻不知道該去何處尋找。他聽到春天已經離去的消息,感到無助和孤獨。他的內心紛亂,但似乎沒有人注意到他的痛苦,這種孤獨和被忽視的感覺通過詩中的“管飄紅雨”形象得到了生動的表達。
這首詩以辛棄疾獨特的語言和情感表達方式,將自己的思念之情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通過描述具體的景物和情感,詩人成功地傳達了他的內心世界,讓讀者感受到了他的痛苦、思念和孤獨。這首詩在宋代文學中被廣泛傳誦,展示了辛棄疾深邃的情感和出色的詩詞才華。
“翡翠樓前芳草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fēn fēi chūn sī
惜分飛(春思)
fěi cuì lóu qián fāng cǎo lù.
翡翠樓前芳草路。
bǎo mǎ zhuì biān céng zhù.
寶馬墜鞭曾駐。
zuì shì zhōu láng gù.
最是周郎顧。
zūn qián jǐ dù gē shēng wù.
尊前幾度歌聲誤。
wàng duàn bì yún kōng rì mù.
望斷碧云空日暮。
liú shuǐ táo yuán hé chǔ.
流水桃源何處。
wén dào chūn guī qù.
聞道春歸去。
gèng wú rén guǎn piāo hóng yǔ.
更無人管飄紅雨。
“翡翠樓前芳草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