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謝公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留得謝公不”全詩
相公倦臺鼎,要伴赤松游。
高牙千里東下,笳鼓萬貔貅。
試問東山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謝公不。
孺子宅邊水,云影自悠悠。
占古語,方人也,正黑頭。
穹龜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
金印沙堤時節,畫棟珠簾云雨,一醉早歸休。
賤子親再拜,西北有神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水調歌頭》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是宋代著名詩人辛棄疾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方人也實施字相公倦臺鼎,要伴赤松游。
高牙千里東下,笳鼓萬貔貅。
試問東山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謝公不。
孺子宅邊水,云影自悠悠。
占古語,方人也,正黑頭。
穹龜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
金印沙堤時節,畫棟珠簾云雨,一醉早歸休。
賤子親再拜,西北有神州。
詩意:
這首詩以游山玩水、懷古追思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和對故國的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山水風景、樂曲、建筑和詩人自身的境遇,通過這些描寫展示了豐富的情感和情緒。
賞析:
《水調歌頭》以詩人辛棄疾獨特的筆觸和豪放的情感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詩的開頭提到了方人實施字相公,倦于臺鼎,并表達了他希望與赤松一起游覽的愿望。接著描述了高牙從千里東下,笳鼓聲中萬貔貅(指古代戰爭中的勇士)的景象,營造了熱鬧喧囂的氛圍。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問道東山的風月如何,還有中年時的絲竹音樂,留得謝公不留。這里表達了詩人對東山風景和中年時光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歲月流轉、時光易逝的感慨。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孺子宅邊的水和自由飄逸的云影,展示了詩人對寧靜自然的追求。然后提到占古語的方人,指的是古人曾經占卜的方壺,表達了對古人智慧的敬仰。
在最后幾句中,詩人描述了穹窿龜背高聳、石頭打磨玉溪流的景象,以及金印沙堤的美麗時節和畫棟珠簾下的云雨。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在美景中暢飲一番后歸去休息的心情。
整首詩以流暢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山水之美,以及對自然、樂曲和歷史的追思,展示了辛棄疾豪放的情感和對故國的深情厚意。
“留得謝公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調歌頭
fāng rén yě shí shī zì
方人也實施字
xiàng gōng juàn tái dǐng, yào bàn chì sōng yóu.
相公倦臺鼎,要伴赤松游。
gāo yá qiān lǐ dōng xià, jiā gǔ wàn pí xiū.
高牙千里東下,笳鼓萬貔貅。
shì wèn dōng shān fēng yuè, gèng zhe zhōng nián sī zhú, liú dé xiè gōng bù.
試問東山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謝公不。
rú zǐ zhái biān shuǐ, yún yǐng zì yōu yōu.
孺子宅邊水,云影自悠悠。
zhàn gǔ yǔ, fāng rén yě, zhèng hēi tóu.
占古語,方人也,正黑頭。
qióng guī tū wù qiān zhàng, shí dǎ yù xī liú.
穹龜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
jīn yìn shā dī shí jié, huà dòng zhū lián yún yǔ, yī zuì zǎo guī xiū.
金印沙堤時節,畫棟珠簾云雨,一醉早歸休。
jiàn zi qīn zài bài, xī běi yǒu shén zhōu.
賤子親再拜,西北有神州。
“留得謝公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