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取鳴禽枝上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聽取鳴禽枝上語”全詩
聽取鳴禽枝上語。
提壺沽酒已多時,婆餅焦時須早去。
醉中忘卻來時路。
借問行人家住處。
只尋古廟那邊行,更過溪南烏桕樹。
分類: 玉樓春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玉樓春》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樓春》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三兩兩誰家女。
聽取鳴禽枝上語。
提壺沽酒已多時,
婆餅焦時須早去。
醉中忘卻來時路。
借問行人家住處。
只尋古廟那邊行,
更過溪南烏桕樹。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日的場景。辛棄疾描述了一群賞花的女子,她們聚集在一起欣賞樹上鳴禽的歌聲。他們相互交談,品嘗著已經沽來的酒,享受著美好的時光。辛棄疾提到了婆餅,這是一種古代的糕點,暗示著人們在賞花過程中也要抓緊時間,因為婆餅會變焦。他還描述了自己醉酒后忘記了回家的路,向路人打聽住處,最終只找到了古廟,繼續向溪南的烏桕樹前進。
賞析:
《玉樓春》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春日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表達,給人以美好的感受。詩中的女子們三三兩兩,相互歡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描寫鳴禽枝上的語言,使詩中的景象更加生動有趣。提到的酒和婆餅,不僅是賞花的調劑品,也有著時間的暗示,強調了美好時光的短暫性和珍貴性。詩人在醉酒之中忘記了回家的路,表達了他對美好時光的沉醉和迷失。最后的古廟和烏桕樹,象征著古老和自然的存在,給人以深遠的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對春日景象的描繪,展現了美好時光的流逝和珍貴性,以及人在美景之中的沉醉和迷失。辛棄疾以簡潔而細膩的語言,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春日場景,使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引發對人生和美好時光的思考。
“聽取鳴禽枝上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lóu chūn
玉樓春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shuí jiā nǚ.
三三兩兩誰家女。
tīng qǔ míng qín zhī shàng yǔ.
聽取鳴禽枝上語。
tí hú gū jiǔ yǐ duō shí, pó bǐng jiāo shí xū zǎo qù.
提壺沽酒已多時,婆餅焦時須早去。
zuì zhōng wàng què lái shí lù.
醉中忘卻來時路。
jiè wèn xíng rén jiā zhù chù.
借問行人家住處。
zhǐ xún gǔ miào nà biān xíng, gèng guò xī nán wū jiù shù.
只尋古廟那邊行,更過溪南烏桕樹。
“聽取鳴禽枝上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