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微涼何處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有微涼何處雨”全詩
西溪禾早已嘗新。
隔墻沽酒□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
賣瓜聲過竹邊村。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浣溪沙(常山道中)》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常山道中)》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隴田高踏水頻。
西溪禾早已嘗新。
隔墻沽酒□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
更無留影霎時云。
賣瓜聲過竹邊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詩中的主人公經過北隴田,看到田地里的高腳踩水的農人頻繁勞作。接著,詩人又提到西溪,禾苗早已經嘗到新的生機。在旅途中,詩人隔著墻沿著小徑買了酒,酒中仿佛有纖細的鱗片飛動。突然間,天空飄起微涼的雨,但很快又無影無蹤,瞬間消散如云。最后,詩人走過竹邊的村莊,聽到賣瓜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詞以辛棄疾獨特的筆觸展現了一幅旅途中細膩而多變的景色。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北隴田的景象,高腳踩水的農人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突顯了農田的勤勞和生機。接著,詩人以西溪禾的形象展示了大自然的更新和生長,給人一種希望和新鮮的感覺。
隔墻沽酒的描寫增加了詩詞的趣味和情感。詩人通過隔著墻買酒的細節,表達了對世間瑣事的拋離和對詩意與美好的追求。纖細鱗的形象使得酒顯得尤為美味,也暗示了詩人精神世界的豐富和細膩。
詩中所描繪的微涼雨和霎時云以及詩人所經過的竹邊村和賣瓜的聲音,都給詩詞增添了一種流連忘返、離愁別緒的情感色彩。微涼的雨和轉瞬即逝的云象征著瞬息萬變的人生和人事,使人感嘆光陰的飛逝和世事的無常。而竹邊村和賣瓜的聲音,更是呈現了人間百態和生活的真實。
綜合起來,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態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意象的運用,辛棄疾以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展示了他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給讀者留下了深遠的思考和回味。
“忽有微涼何處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cháng shān dào zhōng
浣溪沙(常山道中)
běi lǒng tián gāo tà shuǐ pín.
北隴田高踏水頻。
xī xī hé zǎo yǐ cháng xīn.
西溪禾早已嘗新。
gé qiáng gū jiǔ xiān lín.
隔墻沽酒□纖鱗。
hū yǒu wēi liáng hé chǔ yǔ, gèng wú liú yǐng shà shí yún.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
mài guā shēng guò zhú biān cūn.
賣瓜聲過竹邊村。
“忽有微涼何處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