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用韻為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因用韻為謝”全詩
八月十四日,余臥病博山寺中,因用韻為謝,兼簡子似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驂麟并鳳,云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間。
少歌曰,神甚放,形則眠。
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
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義虧全。
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娟娟。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水調歌頭》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描述了秋水之約的情景。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八月十四日,我躺在博山寺中,身患疾病。
因為想要寫一首韻詩來表達謝意,同時也簡述了我志在廣闊的心愿,
曾經夢想飛升天空。
我撫摩著明亮的月光,人世間的興衰已經千年。
有客人驂麟和鳳凰,像云與青山、紅壁相遇一樣,約定一起登上高處感受寒意。
我們舉起酒杯,仰望北斗星,我也在其中一起暢飲。
我少年時曾唱過這樣的歌,感覺自己非常自在,仿佛置身于神明之間。
大雁一再高飛,天地間顯現出方圓之美。
我渴望再次唱歌,然而我醒來時只有推枕而已,茫然地思念著一個人和過往的事情。
人與事物都難以抵達完美。
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可與我言語相對,可惜秋水隔著我們的相思。
詩意和賞析:
《水調歌頭》以秋水隔絕兩人相思的情景為主題,表達了辛棄疾對于遼闊世界的向往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整首詩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情感。
詩中描繪了辛棄疾身患疾病的情景,他躺在博山寺中,寄托了自己廣闊志向的抱負。他夢想飛升天空,摩挲素月,表達了對于超越塵世的向往和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詩中的"客驂麟并鳳"、"青山赤壁"等形象描繪了美好的相遇和共同的追求。舉杯望北斗,表達了與他人共飲共樂的情感。同時,詩人也感嘆人世間的興衰變遷已有千年,喚起了對于時光流轉的思考。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于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對于美麗女子的思念。他欲再次唱歌,卻醒來發現只是推枕,茫然而思念。詩中的秋水象征著兩人之間的隔閡和無法跨越的距離。
整首詩以秋水之約為主題,展現了辛棄疾對于自由、美好事物和愛情的向往。通過豐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因用韻為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調歌頭
qiū shuǐ zhī yuē.
秋水之約。
bā yuè shí sì rì, yú wò bìng bó shān sì zhōng, yīn yòng yùn wèi xiè, jiān jiǎn zi shì
八月十四日,余臥病博山寺中,因用韻為謝,兼簡子似
wǒ zhì zài liáo kuò, chóu xī mèng dēng tiān.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
mā sā sù yuè, rén shì fǔ yǎng yǐ qiān nián.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yǒu kè cān lín bìng fèng, yún yù qīng shān chì bì, xiāng yuē shàng gāo hán.
有客驂麟并鳳,云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
zhuó jiǔ yuán běi dǒu, wǒ yì shī qí jiān.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間。
shǎo gē yuē, shén shén fàng, xíng zé mián.
少歌曰,神甚放,形則眠。
hóng hú yī zài gāo jǔ, tiān dì dǔ fāng yuán.
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
yù zhòng gē xī mèng jué, tuī zhěn wǎng rán dú niàn, rén shì yì kuī quán.
欲重歌兮夢覺,推枕惘然獨念,人事義虧全。
yǒu měi rén kě yǔ, qiū shuǐ gé juān juān.
有美人可語,秋水隔娟娟。
“因用韻為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