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漲春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里漲春波”全詩
分得清溪半篙水。
記平沙鷗鷺,落日漁樵,湘江上,風景依然如此。
東籬多種菊,待學淵明,酒興詩情不相似。
十里漲春波,一棹歸來,只做個、五湖范蠡。
是則是、一般弄扁舟,爭知道,他家有個西子。
分類: 洞仙歌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洞仙歌(所居丟山為仙人舞袖形)》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洞仙歌(所居丟山為仙人舞袖形)》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婆娑欲舞,怪青山歡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記平沙鷗鷺,落日漁樵,湘江上,風景依然如此。
東籬多種菊,等待學習淵明,
酒興和詩意不相似。
十里漲春波,一棹歸來,只做個五湖范蠡。
是則是,一般弄扁舟,
誰知道,他家有個美麗的女子。
詩意:
這首詩以洞仙的形象來描繪辛棄疾在丟山的生活。他感嘆自然山水的美麗,表達了對清溪、平沙鷗鷺和湘江景色的回憶。他提到東籬上種滿了各種菊花,寄托了自己對文學家淵明的敬仰和追求。然而,飲酒帶來的興致和寫詩的心境并不相似。最后,他坐船歸來,只愿做個五湖范蠡,暗示他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最后兩句表達了對一位美麗女子的遐想。
賞析:
這首詩寫景描寫細致入微,展示了辛棄疾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他將自然景色與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觀相結合,通過描繪山水、菊花和湖泊等元素,表達了對自由、淡泊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詩中的洞仙形象象征著辛棄疾的自我陶醉和對自由的追逐。
詩人通過對東籬菊花和淵明的提及,暗示了自己對文學的向往和對前輩文學家的敬仰。他將酒興和詩意相對比,表明酒后的豪情與寫詩的境界并不相同,進一步強調了自己對內心真實情感的追求。
最后兩句運用了范蠡和西子的典故,抒發了對美麗女子的思念和對純潔愛情的向往。這種對美的渴望和對真實感情的追求在整首詩中起到了點睛之筆。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辛棄疾的情感和思想。它融合了自然景色、文學追求和情感表達,體現了辛棄疾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人生態度。
“十里漲春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xiān gē suǒ jū diū shān wèi xiān rén wǔ xiù xíng
洞仙歌(所居丟山為仙人舞袖形)
pó suō yù wǔ, guài qīng shān huān xǐ.
婆娑欲舞,怪青山歡喜。
fēn de qīng xī bàn gāo shuǐ.
分得清溪半篙水。
jì píng shā ōu lù, luò rì yú qiáo, xiāng jiāng shàng, fēng jǐng yī rán rú cǐ.
記平沙鷗鷺,落日漁樵,湘江上,風景依然如此。
dōng lí duō zhǒng jú, dài xué yuān míng, jiǔ xìng shī qíng bù xiāng sì.
東籬多種菊,待學淵明,酒興詩情不相似。
shí lǐ zhǎng chūn bō, yī zhào guī lái, zhǐ zuò gè wǔ hú fàn lǐ.
十里漲春波,一棹歸來,只做個、五湖范蠡。
shì zé shì yì bān nòng piān zhōu, zhēng zhī dào, tā jiā yǒu gè xī zǐ.
是則是、一般弄扁舟,爭知道,他家有個西子。
“十里漲春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