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光陰一霎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古光陰一霎時”全詩
跖圣丘愚直至今,美惡無真實。
簡冊寫虛名,螻蟻侵枯骨。
千古光陰一霎時,且進杯中物。
分類: 卜算子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卜算子(飲酒敗德)》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飲酒敗德)》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盜跖曾經是一個有名的人,孔子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跖。跖像圣人一樣愚直至今,美和惡都沒有真實的本質。簡冊上寫滿了虛名,螻蟻侵蝕著枯骨。千古的光陰只是一瞬間,讓我們先來享受杯中的美酒吧。
詩意:
這首詩以盜跖和孔子的故事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失望和對人性的深思。盜跖原是一個兇暴的盜賊,而孔子則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兩者在名字上互換,暗示了人們對于美惡的判斷往往是虛幻的。詩中揭示了社會的虛偽和浮躁,人們追逐功名利祿,卻忽略了真正重要的價值。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提醒人們要珍惜當下,享受生活的美好。
賞析:
辛棄疾以深刻的思考和犀利的語言揭示了社會現實的虛假和人性的扭曲。通過盜跖和孔子的對比,他暗示了人們對美惡的判斷往往是主觀的和虛幻的,美和惡并沒有真正的本質。他批判了社會上的虛偽和功利主義,認為人們追逐名利,卻忽略了內心的真實和精神的追求。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光陰流逝的感慨,提醒人們要珍惜當下,把握生活中的美好瞬間。
這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語言,通過對古代人物的寓言化處理,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性的反思。辛棄疾以犀利的筆觸揭示了社會的虛偽和浮躁,呼喚人們要追求真實和內心的滿足。整首詩情緒飽滿,意境深遠,啟示人們要珍惜時間,把握當下,追求真實和美好的生活。
“千古光陰一霎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yǐn jiǔ bài dé
卜算子(飲酒敗德)
dào zhí tǎng míng qiū, kǒng zǐ hái míng zhí.
盜跖儻名丘,孔子還名跖。
zhí shèng qiū yú zhí zhì jīn, měi è wú zhēn shí.
跖圣丘愚直至今,美惡無真實。
jiǎn cè xiě xū míng, lóu yǐ qīn kū gǔ.
簡冊寫虛名,螻蟻侵枯骨。
qiān gǔ guāng yīn yī shà shí, qiě jìn bēi zhōng wù.
千古光陰一霎時,且進杯中物。
“千古光陰一霎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