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醉瓜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雨醉瓜廬”全詩
點檢田間快活人,未有如翁者。
禿盡兔毫錐,磨透銅臺瓦。
誰伴揚雄作解嘲,烏有先生也。
分類: 卜算子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卜算子》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夜雨醉瓜廬,
春水行秧馬。
點檢田間快活人,
未有如翁者。
禿盡兔毫錐,
磨透銅臺瓦。
誰伴揚雄作解嘲,
烏有先生也。
中文譯文:
夜晚的雨,使瓜廬顯得更加濕潤,
春水中行走的秧馬。
在田間巡視的快活人,
從未有人能比得上這位老翁。
用盡了兔毫的墨,使筆鋒變得禿短。
磨得銅臺和瓦磚都光滑如鏡。
有誰能與揚雄一起作解嘲的伴侶呢,
只有烏有先生。
詩意和賞析:
《卜算子》以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情感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理想人物的向往。
詩中的夜雨和瓜廬的描繪,展現了雨夜中的靜謐和瓜廬的樸素。春水中行走的秧馬則象征著生機和活力。這些描寫營造出一種自然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喜悅和贊美。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點檢田間的人,稱他們為快活人。這里的快活人指的是田間勞作的農民,他們快樂地工作在自然環境中。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對樸實生活和勞作的羨慕和向往。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運用了一系列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他說自己的筆已經用盡了兔毫,形容自己的才華消磨殆盡。而磨透的銅臺和瓦磚則象征了自己的學問已經非常精深。接著,詩人提到了揚雄和烏有先生,這兩個都是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用來暗示自己的孤獨和渴望有志同道合的伴侶。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比喻手法為基調,既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贊美,又表達了對樸實生活和理想伴侶的向往。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描繪,詩人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夜雨醉瓜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yè yǔ zuì guā lú, chūn shuǐ xíng yāng mǎ.
夜雨醉瓜廬,春水行秧馬。
diǎn jiǎn tián jiān kuài huó rén, wèi yǒu rú wēng zhě.
點檢田間快活人,未有如翁者。
tū jǐn tù háo zhuī, mó tòu tóng tái wǎ.
禿盡兔毫錐,磨透銅臺瓦。
shuí bàn yáng xióng zuò jiě cháo, wū yǒu xiān shēng yě.
誰伴揚雄作解嘲,烏有先生也。
“夜雨醉瓜廬”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