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佩搖明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看佩搖明月”全詩
記李花初發,乘云共語,梅花開后,對月相思。
白發重來,畫橋一望,秋水長天孤鶩飛。
同吟處,看佩搖明月,衣卷青霓。
相君高節崔嵬。
是此處耕巖與釣溪。
被西風吹盡,村簫社鼓,青山留得,松蓋云旗。
吊古愁濃,懷人日暮,一片心從天外歸。
新詞好,似凄涼楚些,字字堪題。
分類: 沁園春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沁園春(答余叔良)》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沁園春(答余叔良)》是辛棄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景色的感受。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沁園春(答余叔良)》
我試評君,君定何如,
玉川似之。
記李花初發,乘云共語,
梅花開后,對月相思。
白發重來,畫橋一望,
秋水長天孤鶩飛。
同吟處,看佩搖明月,
衣卷青霓。
相君高節崔嵬。
是此處耕巖與釣溪。
被西風吹盡,村簫社鼓,
青山留得,松蓋云旗。
吊古愁濃,懷人日暮,
一片心從天外歸。
新詞好,似凄涼楚些,
字字堪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辛棄疾回答余叔良的作品。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抒發了對友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詩人用“玉川”來形容友人,表達了對其高尚品德的贊美。他回憶起李花初放、乘云共語的情景,以及梅花開放后在月光下思念友人的心情。
詩人自述自己白發重生,站在畫橋上遠望秋水,看到孤雁飛翔于長天之間。在這樣的環境中,他與友人一起吟詩,看著佩帶搖曳的明月,衣袂卷起青色霓裳。
詩人稱贊友人的高尚品質,將友人的耕作和垂釣之處形容為崔嵬。然而,被西風吹散的聲音像村莊的簫聲和社鼓一樣逐漸消失了,只有青山依舊,松樹下的云旗還留存著。
在懷念古人和思念友人的情感中,詩人的憂愁濃烈,特別是在黃昏時分,他的心靈似乎從天外歸來。
最后,詩人稱贊新詞的好處,但也感覺其中透著凄涼的楚意,每個字都可以引發深思。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敬愛和思念之情,同時抒發了對古人和現實的憂愁與感慨。詩人運用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發了對詩人內心世界的思考。
“看佩搖明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ìn yuán chūn dá yú shū liáng
沁園春(答余叔良)
wǒ shì píng jūn, jūn dìng hé rú, yù chuān shì zhī.
我試評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
jì lǐ huā chū fā, chéng yún gòng yǔ, méi huā kāi hòu, duì yuè xiàng sī.
記李花初發,乘云共語,梅花開后,對月相思。
bái fà chóng lái, huà qiáo yī wàng, qiū shuǐ cháng tiān gū wù fēi.
白發重來,畫橋一望,秋水長天孤鶩飛。
tóng yín chù, kàn pèi yáo míng yuè, yī juǎn qīng ní.
同吟處,看佩搖明月,衣卷青霓。
xiāng jūn gāo jié cuī wéi.
相君高節崔嵬。
shì cǐ chù gēng yán yǔ diào xī.
是此處耕巖與釣溪。
bèi xī fēng chuī jǐn, cūn xiāo shè gǔ, qīng shān liú dé, sōng gài yún qí.
被西風吹盡,村簫社鼓,青山留得,松蓋云旗。
diào gǔ chóu nóng, huái rén rì mù, yī piàn xīn cóng tiān wài guī.
吊古愁濃,懷人日暮,一片心從天外歸。
xīn cí hǎo, shì qī liáng chǔ xiē, zì zì kān tí.
新詞好,似凄涼楚些,字字堪題。
“看佩搖明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