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又是離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榴花又是離魂”全詩
杜鵑卻是舊知聞。
謾道不如歸去住。
梅雨。
石榴花又是離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
赭袍一點萬紅巾。
莫問興亡今幾主。
聽取。
花前毛羽已羞人。
分類: 定風波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定風波(再用韻和趙晉臣敷文)》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定風波(再用韻和趙晉臣敷文)》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草閑花不當春。
杜鵑卻是舊知聞。
謾道不如歸去住。
梅雨。石榴花又是離魂。
中文譯文:
荒野上的草和花并不像春天那樣繁盛。
只有杜鵑花仍然如故,我對它的鳴叫聲早已熟悉。
與其胡亂追求名利,不如回歸安寧。
梅雨季節,石榴花又讓人感到別離的傷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野草、花朵和杜鵑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逐利追求的批判和對安寧歸隱的向往。
第一句表達了野草和花朵不像春天時那樣繁茂的意象,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感嘆。詩人通過自然界的變化暗示人生的無常和虛幻。
第二句中的杜鵑花是一種常見的鳥類,一直以其獨特的鳴叫聲而聞名。詩人將杜鵑花作為舊時的知己,暗示他對過去的回憶和情感的懷念。
第三句表達了詩人對名利追逐的嘲諷,認為追求名利的道路不如回歸平靜和寧靜的生活。這反映了辛棄疾在政治斗爭中的不幸遭遇和對功名利祿的疲憊。
第四句以梅雨和石榴花為意象,表達了別離和離別的情感。梅雨的到來暗示著季節的轉變和離別的不舍,而石榴花則象征著離別的傷感和離魂的意境。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名利追求的鄙棄和對歸隱安寧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辛棄疾內心深處的苦悶和對時局動蕩的憂慮。同時,詩中運用了描寫細膩的意象和富有音韻美的表達方式,增強了詩意的藝術感染力。
“石榴花又是離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ìng fēng bō zài yòng yùn hé zhào jìn chén fū wén
定風波(再用韻和趙晉臣敷文)
yě cǎo xián huā bù dàng chūn.
野草閑花不當春。
dù juān què shì jiù zhī wén.
杜鵑卻是舊知聞。
mán dào bù rú guī qù zhù.
謾道不如歸去住。
méi yǔ.
梅雨。
shí liú huā yòu shì lí hún.
石榴花又是離魂。
qián diàn qún chén shēn diàn nǚ.
前殿群臣深殿女。
zhě páo yì diǎn wàn hóng jīn.
赭袍一點萬紅巾。
mò wèn xīng wáng jīn jǐ zhǔ.
莫問興亡今幾主。
tīng qǔ.
聽取。
huā qián máo yǔ yǐ xiū rén.
花前毛羽已羞人。
“石榴花又是離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