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盤風月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杯盤風月夜”全詩
田園只是舊耕桑。
杯盤風月夜,簫鼓子孫忙。
七十五年無事客,不妨兩鬢如霜。
綠窗劃地調紅妝。
更從今日醉,三萬六千場。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門前種植的烏臼樹,如今已經長高千尺,郊野只是舊時的耕桑。在杯盤風月之夜,簫鼓聲中子孫們忙碌。七十五年來,我一直沒有閑暇,兩鬢已經如霜。綠窗下調整紅妝。從今以后更加放縱地醉,共計三萬六千場。
詩意:
這首詩以辛棄疾自己的生活為背景,表達了他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豪情壯志。詩人描述了自己種植的烏臼樹如今已經長得高大,而農田只是舊時的耕作場景,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變遷。在夜晚的宴會上,詩人感嘆自己七十五年來一直沒有閑暇,兩鬢已經斑白,但他并不后悔,而是決定從今以后更加盡情地享受人生,放縱自己,醉心于快樂之中。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生活境況和心態。通過對烏臼樹和田園的描繪,詩人展示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暗示了自己已經老去的事實。然而,詩人并不沉溺于過去的懷舊之情,而是在夜晚的宴會上表達了對未來的豪情壯志。他鼓勵自己在余下的日子里盡情享受人生,不再拘泥于世俗的束縛,而是追求內心真正的快樂和自由。整首詩以豪放、豪情的筆調展現了辛棄疾的個性和生活態度,體現了他對人生的積極樂觀態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這首詩詞在描繪個人生活的同時,也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它展示了辛棄疾對自然、人生和自由的熱愛,表達了他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和對自由追求的決心。這種樂觀、豪放的精神風貌是辛棄疾作品的特點之一,也是他被后人所稱贊和喜愛的原因之一。
“杯盤風月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xiān xì wéi qī sī zhān lǎo shòu
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
shǒu zhǒng mén qián wū jiù shù, ér jīn qiān chǐ cāng cāng.
手種門前烏臼樹,而今千尺蒼蒼。
tián yuán zhǐ shì jiù gēng sāng.
田園只是舊耕桑。
bēi pán fēng yuè yè, xiāo gǔ zǐ sūn máng.
杯盤風月夜,簫鼓子孫忙。
qī shí wǔ nián wú shì kè, bù fáng liǎng bìn rú shuāng.
七十五年無事客,不妨兩鬢如霜。
lǜ chuāng huà dì diào hóng zhuāng.
綠窗劃地調紅妝。
gèng cóng jīn rì zuì, sān wàn liù qiān chǎng.
更從今日醉,三萬六千場。
“杯盤風月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