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鉤未見心先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銀鉤未見心先醉”全詩
山要人來,人要山無意。
恰似哀箏弦下齒。
千情萬意無時已。
自要溪堂韓作記。
今代機云,好語花難比。
老眼狂花空處起。
銀鉤未見心先醉。
分類: 蝶戀花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蝶戀花》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蝶戀花》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物能令公怒喜,
山要人來,人要山無意。
恰似哀箏弦下齒,
千情萬意無時已。
自要溪堂韓作記,
今代機云,好語花難比。
老眼狂花空處起,
銀鉤未見心先醉。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詩詞以"何物能令公怒喜"開頭,意味著作者深感無法讓自己的官位和功名帶來真正的快樂。接下來的兩句"山要人來,人要山無意"表達了對于山水自然景觀的向往,但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于名利的追求,而忽視了自然之美的無意。
接著的兩句"恰似哀箏弦下齒,千情萬意無時已"描繪了作者內心紛繁復雜的情感,好似悲傷的箏音和琴弦間的顫動。他的情感豐富多變,千萬種心思和意愿從未停歇。
下一句"自要溪堂韓作記"表明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溪水和韓湘子的境地上,同時也展現了對古代文人的贊美之情。"今代機云,好語花難比"表達了對當代文人才子的贊賞和崇拜,認為他們的才華和辭藻難以與之媲美。
最后兩句"老眼狂花空處起,銀鉤未見心先醉"描述了作者年老之后依然對于美麗事物的追求和熱情,雖然眼睛已經不再年輕,但內心的激情依然猶如醉酒一般。
賞析:
《蝶戀花》這首詩詞運用了辛棄疾獨特的抒情手法,展現了他豐富的情感和對自然、藝術以及文人境界的追求。詩詞中通過對山水、音樂和花卉的描繪,折射出作者對于名利和情感的反思,表達了對純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辛棄疾以獨特的語言和意象,將自己的情感與時代的背景相結合,表達了他作為文人的心境和追求。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真正的內心自由和情感的渴望。同時,他也表達了對于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對當代文人的贊美。整首詩詞既展示了辛棄疾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對美的追求,又凸顯了他對于人生和人情的思考和反思。
通過《蝶戀花》,辛棄疾以他獨特的抒情風格和深邃的思考,展現了一個文人的內心世界和人生態度,使這首詩詞成為宋代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銀鉤未見心先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é liàn huā
蝶戀花
hé wù néng lìng gōng nù xǐ.
何物能令公怒喜。
shān yào rén lái, rén yào shān wú yì.
山要人來,人要山無意。
qià sì āi zhēng xián xià chǐ.
恰似哀箏弦下齒。
qiān qíng wàn yì wú shí yǐ.
千情萬意無時已。
zì yào xī táng hán zuò jì.
自要溪堂韓作記。
jīn dài jī yún, hǎo yǔ huā nán bǐ.
今代機云,好語花難比。
lǎo yǎn kuáng huā kōng chù qǐ.
老眼狂花空處起。
yín gōu wèi jiàn xīn xiān zuì.
銀鉤未見心先醉。
“銀鉤未見心先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