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共青山相爾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元共青山相爾汝”全詩
元共青山相爾汝。
霎時迎雨障崔嵬,雨過卻尋歸路處。
侵天翠竹何曾度。
遙見屹然星砥柱。
今朝不管亂云深,來伴仙翁山下住。
分類: 玉樓春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玉樓春》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樓春》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無心云自來還去。
元共青山相爾汝。
霎時迎雨障崔嵬,
雨過卻尋歸路處。
侵天翠竹何曾度。
遙見屹然星砥柱。
今朝不管亂云深,
來伴仙翁山下住。
詩意: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思考。詩中描繪了云、山、雨、竹等元素,通過對這些景物的描寫和思考,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展示了作者的感受和情感。詩的開頭寫道"無心云自來還去",詩人以云為喻,表達了自己無所牽掛的心態,云自然而然地出現和離去。接著,詩人借青山來形容自己與云的相伴,表達了對自然的親近和融合。
接下來的幾句描繪了雨的突然降臨,遮住了崔嵬的景色,但雨過后卻要尋找回歸的路。這種描寫可以理解為人生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但人們總要尋找重新回到正軌的道路。
詩中還提到了侵天的翠竹,翠竹高聳入云,給人以壯麗的感覺。這可以被理解為詩人對山水景色的贊美和對自然力量的敬仰。
在最后的幾句中,詩人表示不再關注亂云的深沉,而是選擇和仙翁一起住在山下,這可以理解為詩人希望遠離塵囂,追求寧靜和超脫。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藍本,通過描寫和思考這些景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索。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意境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展示了辛棄疾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
“元共青山相爾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lóu chūn
玉樓春
wú xīn yún zì lái huán qù.
無心云自來還去。
yuán gòng qīng shān xiāng ěr rǔ.
元共青山相爾汝。
shà shí yíng yǔ zhàng cuī wéi, yǔ guò què xún guī lù chù.
霎時迎雨障崔嵬,雨過卻尋歸路處。
qīn tiān cuì zhú hé zēng dù.
侵天翠竹何曾度。
yáo jiàn yì rán xīng dǐ zhù.
遙見屹然星砥柱。
jīn zhāo bù guǎn luàn yún shēn, lái bàn xiān wēng shān xià zhù.
今朝不管亂云深,來伴仙翁山下住。
“元共青山相爾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