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樓臺簫鼓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月樓臺簫鼓夜”全詩
行樂處,輕裘緩帶,繡鞍金絡。
明月樓臺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
共何人、對飲五三鐘,顏如玉。
嗟往事,空蕭索。
懷新恨,又飄泊。
但年來何待,許多幽獨。
海水連天凝望遠,山風吹雨征衫薄。
向此際、羸馬獨骎骎,情懷惡。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滿江紅》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滿江紅
老子當年,飽經慣、花期酒約。
行樂處,輕裘緩帶,繡鞍金絡。
明月樓臺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
共何人、對飲五三鐘,顏如玉。
嗟往事,空蕭索。
懷新恨,又飄泊。
但年來何待,許多幽獨。
海水連天凝望遠,山風吹雨征衫薄。
向此際、羸馬獨骎骎,情懷惡。
譯文:
往年,我經歷了許多歡樂和酒宴。
在游樂場所,我穿著輕薄的裘皮,緩慢地束帶,鞍上繡著金飾。
明亮的月亮照耀下,樓臺上的簫聲和鼓聲在夜間響起,梨花院落里秋千搖擺。
有多少人,一起喝酒至少五三鐘,顏如玉的人也在其中。
嘆息往事,空洞而寂寥。
懷念新的恨意,又漂泊流離。
但是這些年來等待什么,有太多的孤獨。
眺望遠方,海水與天相連,山風吹雨使衣衫薄薄的。
在這種情況下,瘦弱的馬孤零零地站立,情懷十分痛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辛棄疾在宋代的生活情景和內心感受。他描述了過去的歡樂時光和酒宴,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當前命運的無奈和困惑。
詩中的“輕裘緩帶,繡鞍金絡”表現了當時士人的奢華生活和追求享樂的態度。夜晚的明月照耀下的樓臺上,簫聲和鼓聲交織,梨花院落里秋千搖擺,展現了閑適和宴樂的場景。
然而,詩人通過“嗟往事,空蕭索”和“懷新恨,又飄泊”表達了對過去歡樂時光的嘆息和對當前狀況的不滿與迷茫。他感嘆歲月的流轉,回憶往事時只剩下空虛和寂寥,同時也懷念著新的仇恨和不幸的遭遇。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作者的境遇,他面對著遼闊的海洋和吹拂的山風,感受到孤獨和痛苦。最后,他以羸弱的馬孤零零地站立,表達了對自身處境的痛苦和無奈。
整首詩詞通過對過去歡樂時光和當前困境的對比,展現了辛棄疾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士人的不安。這首詩以其真實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深深觸動了讀者,并成為辛棄疾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詩中的意境和情感表達使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并成為后世文人學習和賞析的對象。
“明月樓臺簫鼓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滿江紅
lǎo zi dāng nián, bǎo jīng guàn huā qī jiǔ yuē.
老子當年,飽經慣、花期酒約。
xíng lè chù, qīng qiú huǎn dài, xiù ān jīn luò.
行樂處,輕裘緩帶,繡鞍金絡。
míng yuè lóu tái xiāo gǔ yè, lí huā yuàn luò qiū qiān suǒ.
明月樓臺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
gòng hé rén duì yǐn wǔ sān zhōng, yán rú yù.
共何人、對飲五三鐘,顏如玉。
jiē wǎng shì, kōng xiāo suǒ.
嗟往事,空蕭索。
huái xīn hèn, yòu piāo bó.
懷新恨,又飄泊。
dàn nián lái hé dài, xǔ duō yōu dú.
但年來何待,許多幽獨。
hǎi shuǐ lián tiān níng wàng yuǎn, shān fēng chuī yǔ zhēng shān báo.
海水連天凝望遠,山風吹雨征衫薄。
xiàng cǐ jì léi mǎ dú qīn qīn, qíng huái è.
向此際、羸馬獨骎骎,情懷惡。
“明月樓臺簫鼓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