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落楊花無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吹落楊花無定”全詩
吹落楊花無定。
酒病厭厭三月盡。
花檀紅自隱。
新綠軒窗清潤。
月影又移墻影。
手捻青梅無處問。
一春長悶損。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謁金門》程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是宋代詩人程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陣陣。吹落楊花無定。
酒病厭厭三月盡。
花檀紅自隱。
新綠軒窗清潤。
月影又移墻影。
手捻青梅無處問。
一春長悶損。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春日的景象。風陣陣吹來,搖曳的楊花隨風飄落,沒有固定的落點。詩人借此表達了春天的變幻無常和無法預測的特性。詩人因酒病而感到疲倦不堪,厭倦了長達三個月的病痛。紅色的花檀自然隱藏起來,春天的新綠使軒窗變得清新潤澤。月影也隨著時間移動,墻上的影子也跟著變化。詩人捻著青梅,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整個春天的長時間壓抑使他心情低沉。
賞析:
《謁金門》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并借景抒發了詩人的情感。通過描述風吹落楊花的無定性,詩人表達了春天變幻無常的特點,也映射了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詩中的酒病和長時間的抑郁情緒,給人一種壓抑和疲憊的感覺,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絲希望,如清潤的新綠和月影的變化,顯示出時間的流轉和生活的繼續。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情感體驗,給讀者留下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吹落楊花無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謁金門
fēng zhèn zhèn.
風陣陣。
chuī luò yáng huā wú dìng.
吹落楊花無定。
jiǔ bìng yàn yàn sān yuè jǐn.
酒病厭厭三月盡。
huā tán hóng zì yǐn.
花檀紅自隱。
xīn lǜ xuān chuāng qīng rùn.
新綠軒窗清潤。
yuè yǐng yòu yí qiáng yǐng.
月影又移墻影。
shǒu niǎn qīng méi wú chǔ wèn.
手捻青梅無處問。
yī chūn zhǎng mèn sǔn.
一春長悶損。
“吹落楊花無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