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綠野煙光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回綠野煙光薄”全詩
低花矮柳田家樂。
隴麥又青青。
喧蜂閑趁人。
野翁忘近遠。
怪識劉郎面。
斷卻小橋溪。
怕人溪外知。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菩薩蠻》程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菩薩蠻》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程垓。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回到了綠野,煙光薄弱。
低矮的花草柳樹令田園家樂開懷。
隴上的麥苗又一次變得鮮綠。
嘈雜的蜜蜂閑逛著。
野外的老翁忘記了近處和遠處。
奇怪地了解到劉郎的相貌。
小橋上的溪水已經斷了。
怕有人從溪水外面知道。
詩意:
《菩薩蠻》描繪了一個春天的鄉村景色,以及其中蘊含的深意。詩中通過描繪綠野、煙光、花草柳樹等自然元素,展現了春天的回歸和大自然的生機勃發。詩人以田園家樂、蜜蜂閑逛等場景,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喜悅和放松的心情。
詩中還提到了隴上的麥苗變得青翠,這象征著農作物的生長和豐收的希望。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些憂慮和隱晦之意。詩人提到了野外的老翁忘記了近處和遠處,以及奇怪地了解到劉郎的相貌,這暗示了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無常性。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賞析:
《菩薩蠻》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通過對自然元素的描寫,表達了春天帶來的喜悅和生機。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低矮的花草柳樹與田園家樂相連結,強調了鄉村生活的寧靜和愉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時光流轉的無常和人事變遷的憂慮,表達了對時光易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詩人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勾勒出了詩情畫意的鄉村風景,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描繪,詩人傳遞了對生命和時光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人生和自然的共鳴。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練、意境深遠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人情世故,通過對自然元素的描寫,傳遞了對生命和時光的思考,展示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對人生哲理的思索。
“春回綠野煙光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菩薩蠻
chūn huí lǜ yě yān guāng báo.
春回綠野煙光薄。
dī huā ǎi liǔ tián jiā lè.
低花矮柳田家樂。
lǒng mài yòu qīng qīng.
隴麥又青青。
xuān fēng xián chèn rén.
喧蜂閑趁人。
yě wēng wàng jìn yuǎn.
野翁忘近遠。
guài shí liú láng miàn.
怪識劉郎面。
duàn què xiǎo qiáo xī.
斷卻小橋溪。
pà rén xī wài zhī.
怕人溪外知。
“春回綠野煙光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