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誰歸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寄誰歸得”全詩
半黃橙子和香擘。
和香擘。
分明記得,袖香熏窄。
別來人遠關山隔。
見梅不忍和花摘。
和花摘。
有書無雁,寄誰歸得。
分類: 憶秦娥
作者簡介(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憶秦娥》程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秦娥》是宋代詩人程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情脈脈。半黃橙子和香擘。和香擘。
分明記得,袖香熏窄。
別來人遠關山隔。見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
有書無雁,寄誰歸得。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秦娥的深深思念之情。詩中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愁思和離別之苦,情感真摯而痛切。詩人回憶起過去與秦娥的甜蜜時光,想起她半黃的橙子和香擘,以及她輕巧的手指觸摸的感覺。詩人清楚地記得,她的衣袖上散發著獨特的香氣,這種香氣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然而,如今他們分別已久,相隔千山萬水,他看到了梅花卻不忍心采摘,因為這讓他想起了秦娥,而花朵卻無法寄托他的思念。詩中流露出詩人內心深處對秦娥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對離別的痛苦和對美好回憶的懷念。
賞析:
《憶秦娥》以獨特的意象和抒情手法表達了詩人對秦娥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情感細膩而真摯,通過描繪細節的方式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深深思念之情。半黃的橙子和香擘象征著秦娥的美麗和純潔,而袖香的描述則展示了詩人對她的深深記憶和無法忘懷的感覺。詩中的關山隔和梅花摘的意象,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與秦娥的分離和無法再相見的遙遠距離。而有書無雁的描述則表現出詩人思念之情的無處寄托,寄托于無形的思念中。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秦娥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離別的痛苦和對美好回憶的懷念,給人以深情和悲涼之感。
“寄誰歸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qín é
憶秦娥
qíng mò mò.
情脈脈。
bàn huáng chéng zǐ hé xiāng bāi.
半黃橙子和香擘。
hé xiāng bāi.
和香擘。
fēn míng jì de, xiù xiāng xūn zhǎi.
分明記得,袖香熏窄。
bié lái rén yuǎn guān shān gé.
別來人遠關山隔。
jiàn méi bù rěn hé huā zhāi.
見梅不忍和花摘。
hé huā zhāi.
和花摘。
yǒu shū wú yàn, jì shuí guī dé.
有書無雁,寄誰歸得。
“寄誰歸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