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緒如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緒如絲”全詩
歌徹碧云詞。
翠袖且留纖玉,沈香載捧水垍_半甌輕啜,愁緒如絲。
記取臨分余味,圖教歸后相思。
分類: 朝中措
作者簡介(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朝中措(湯詞)》程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朝中措(湯詞)》是一首宋代(960年-1279年)的詩詞,作者是程垓。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詩詞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龍團分罷覺芳滋。
歌徹碧云詞。
翠袖且留纖玉,
沈香載捧水垍。
半甌輕啜,愁緒如絲。
記取臨分余味,
圖教歸后相思。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別后的思念之情。詩人以描寫離開朝廷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他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并抒發了對離別后的相思之情。
賞析:
詩的開篇寫到龍團分散,意味著宴會結束,離別的時刻到來。接著,詩人表達了歌聲傳遍碧云,意味著離別時的無盡悲傷。在這樣的場景下,詩人將目光轉向女子身上,她留下一塊玉在翠袖中,手捧著水垛(一種盛水的容器),水中沉香散發著幽香。這些描寫都表達了詩人對女子的深情和眷戀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半甌輕啜,愁緒如絲”表達了詩人心情的愁苦和思緒的糾纏。他只喝了半杯酒,卻感到愁緒如絲般纏繞心頭。最后兩句“記取臨分余味,圖教歸后相思”表明詩人希望把離別時的感覺牢記心間,以滋養思念之情。他希望這份思念能夠成為他回到家中后的精神支撐。
整首詩通過描繪離別場景和表達思念之情,展現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和對離別后的相思之苦。這種細膩的情感描寫和形象的意象表達是宋代詩詞的典型特點,也體現了詩人對離別情感的真摯抒發。
“愁緒如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zhōng cuò tāng cí
朝中措(湯詞)
lóng tuán fēn bà jué fāng zī.
龍團分罷覺芳滋。
gē chè bì yún cí.
歌徹碧云詞。
cuì xiù qiě liú xiān yù, shěn xiāng zài pěng shuǐ jì bàn ōu qīng chuài, chóu xù rú sī.
翠袖且留纖玉,沈香載捧水垍_半甌輕啜,愁緒如絲。
jì qǔ lín fēn yú wèi, tú jiào guī hòu xiāng sī.
記取臨分余味,圖教歸后相思。
“愁緒如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