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拾殘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自拾殘紅”全詩
吹香院落春還盡,憔悴立東風。
只道芳時易見,誰知密約難通。
芳園繞遍無人問,獨自拾殘紅。
分類: 烏夜啼
作者簡介(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中表程之才(字正輔)之孫。淳熙十三年(1186)游臨安,陸游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五十篇。紹熙三年(1192),已五十許,楊萬里薦以應賢良方正科。紹熙五年(1194)鄉人王稱序其詞,謂“程正伯以詩詞名,鄉之人所知也。余頃歲游都下,數見朝士,往往亦稱道正伯佳句”。馮煦《蒿庵論詞》:“程正伯凄婉綿麗,與草窗所錄《絕妙好詞》家法相近。”有《書舟詞》(一作《書舟雅詞》)一卷。
《烏夜啼》程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烏夜啼》是宋代詩人程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楊柳拖煙漠漠,
梨花浸月溶溶。
吹香院落春還盡,
憔悴立東風。
只道芳時易見,
誰知密約難通。
芳園繞遍無人問,
獨自拾殘紅。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易變的感慨之情。詩中描繪了楊柳拖曳著朦朧的煙霧,梨花在明月下柔和地散發著芬芳。詩人感覺春天的氣息漸漸消逝,自己也在東風中變得憔悴。他認為芳華時光看似容易捕捉,但實際上心靈間的真摯約定卻很難傳達。芳園繞行,卻無人關注,詩人只能獨自撿拾殘留的紅花。
賞析:
《烏夜啼》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深切體驗。楊柳拖曳的煙霧和梨花浸染的明月,形象地表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然而,詩人意識到春光逝去,自己也在歲月中漸漸消瘦。他感嘆芳華時光雖然看似容易捕捉,但真摯的心靈約定卻很難傳達和實現。芳園繞行,卻無人問津,詩人只能獨自拾起殘留的紅花,表達了他對生活中的孤獨和無奈的感受。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意象和抒發內心情感,反映了時光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詩人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將人與自然相融合,展示了對美好時光的追求和對人情世故的思考。這首詩詞既有深刻的哲理,又蘊含著詩人內心的柔軟和獨立的精神。
“獨自拾殘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yè tí
烏夜啼
yáng liǔ tuō yān mò mò, lí huā jìn yuè róng róng.
楊柳拖煙漠漠,梨花浸月溶溶。
chuī xiāng yuàn luò chūn hái jǐn, qiáo cuì lì dōng fēng.
吹香院落春還盡,憔悴立東風。
zhī dào fāng shí yì jiàn, shéi zhī mì yuē nán tōng.
只道芳時易見,誰知密約難通。
fāng yuán rào biàn wú rén wèn, dú zì shí cán hóng.
芳園繞遍無人問,獨自拾殘紅。
“獨自拾殘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