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則牙旗金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達則牙旗金甲”全詩
得之渾不費力,失亦匹如閑。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
世事沐猴冠。
老子不分別,內外與中間。
酒須飲,詩可作,鋏休彈。
人生行樂,何自催得鬢毛斑。
達則牙旗金甲,窮則蹇驢破帽,莫作兩般看。
世事只如此,自有識鸮鸞。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水調歌頭》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是宋代詩人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弓劍出榆塞,銅槧上蓬山。
弓箭從榆關出發,銅梁上的蓬萊山。
得之渾不費力,失去也無所謂。
得到了東西并不費力,失去了也無所謂。
并不是古人都是對的,也不是現代人都錯。
古代的事情不一定都是正確的,現代的人也不一定都錯。
世事像猴子戴上了冠冕。
人們在世上忙忙碌碌,卻未能分辨內外的區別。
喝酒是必須的,寫詩是可做的,但不要彈奏鋏(一種樂器)。
人生的行樂,為何自己加速了白發的增長。
達到成功時如牙旗和金甲,陷入困境時如破帽的瘸腿驢,不要兩種情況都看作一樣。
世間的事情就是這樣,總有能認識鸮鸞(指明理、辨別是非的人)的存在。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世事的思考。詩中通過對比和比喻,展現了生活的無常和復雜性。作者提出了古今人不一定都是對或錯的觀點,主張要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他認為世事如同猴子戴上了冠冕,人們往往無法分辨內外的真相。詩中還提到了人生的行樂與衰老、成功與困境之間的對比,以及對世事的不同看待。最后,作者寄望于世間總會有能夠理解和辨別是非的人存在。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展現出對人生境遇的超脫和對人性的深思。通過對比和比喻,詩中呈現了世事的多變和復雜性,以及人們對真相的模糊認識。詩人以淡泊的態度對待成功和困境,以及內外的差異,表達了對世間事物的超然態度。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明的語言傳遞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價值觀的思索。
“達則牙旗金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調歌頭
gōng jiàn chū yú sāi, tóng qiàn shàng péng shān.
弓劍出榆塞,銅槧上蓬山。
dé zhī hún bù fèi lì, shī yì pǐ rú xián.
得之渾不費力,失亦匹如閑。
wèi bì gǔ rén jiē shì, wèi bì jīn rén jù cuò.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
shì shì mù hóu guān.
世事沐猴冠。
lǎo zi bù fēn bié, nèi wài yǔ zhōng jiān.
老子不分別,內外與中間。
jiǔ xū yǐn, shī kě zuò, jiá xiū dàn.
酒須飲,詩可作,鋏休彈。
rén shēng xíng lè, hé zì cuī dé bìn máo bān.
人生行樂,何自催得鬢毛斑。
dá zé yá qí jīn jiǎ, qióng zé jiǎn lǘ pò mào, mò zuò liǎng bān kàn.
達則牙旗金甲,窮則蹇驢破帽,莫作兩般看。
shì shì zhī rú cǐ, zì yǒu shí xiāo luán.
世事只如此,自有識鸮鸞。
“達則牙旗金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七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