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平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隴西平賊”全詩
欲起病無力。
風雨春歸,一日近一日。
看人結束征衫,前呵騎馬,腰劍上、隴西平賊。
鬢分白。
只可歸去家山,無田種瓜得。
空抱遺書,憔悴小樓側。
杜鵑不管人愁,月明枝上,直啼到、枕邊相覓。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祝英臺近》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祝英臺近》是宋代劉過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笑天涯,還倦客。
欲起病無力。
風雨春歸,一日近一日。
看人結束征衫,前呵騎馬,腰劍上、隴西平賊。
鬢分白。
只可歸去家山,無田種瓜得。
空抱遺書,憔悴小樓側。
杜鵑不管人愁,月明枝上,直啼到、枕邊相覓。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倦游客途經祝英臺的情景。詩人笑傲天涯,卻感到疲倦無力,想要起身卻身體不支。春天的風雨讓他感到離歸家更近了一日。看著別人脫去征衫,準備上馬,腰間佩劍,去平定隴西的賊寇。詩人的鬢發已有些花白。他只能回到家山,卻沒有田地可以耕種,只能空抱著遺書,瘦弱地倚在小樓邊。杜鵑不管人的憂愁,明亮的月光照在枝頭,它直接在枕邊啼叫,似乎在尋找伴侶。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游子離鄉的苦楚和對家園的思念之情。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疲憊的旅行者,他已經走過了很遠的地方,卻因病無法再繼續前行。他看到春天的風雨,感覺離歸家更近了一天,但他仍然無法回到自己的家山,沒有田地可以耕種,只能空抱著遺書,孤獨地倚在小樓旁。詩中的杜鵑成了他的寄托,它不理會人的憂愁,只顧在月光下枕邊啼叫,尋找自己的伴侶,似乎與主人公的孤寂相呼應。
這首詩通過細膩而悲涼的描寫,表達了游子離鄉的辛酸、無助和思鄉之情。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生活細節,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相結合,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獨和無奈。整首詩以簡短的語言刻畫出了一幅凄美的畫面,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隴西平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ù yīng tái jìn
祝英臺近
xiào tiān yá, hái juàn kè.
笑天涯,還倦客。
yù qǐ bìng wú lì.
欲起病無力。
fēng yǔ chūn guī, yī rì jìn yī rì.
風雨春歸,一日近一日。
kàn rén jié shù zhēng shān, qián ā qí mǎ, yāo jiàn shàng lǒng xī píng zéi.
看人結束征衫,前呵騎馬,腰劍上、隴西平賊。
bìn fēn bái.
鬢分白。
zhǐ kě guī qù jiā shān, wú tián zhòng guā dé.
只可歸去家山,無田種瓜得。
kōng bào yí shū, qiáo cuì xiǎo lóu cè.
空抱遺書,憔悴小樓側。
dù juān bù guǎn rén chóu, yuè míng zhī shàng, zhí tí dào zhěn biān xiāng mì.
杜鵑不管人愁,月明枝上,直啼到、枕邊相覓。
“隴西平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