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時不乞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齋時不乞食”全詩
妄計茍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聲何謂客,陰界復誰守。
徒言蓮花目,豈惡楊枝肘。
既飽香積飯,不醉聲聞酒。
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
即病即實相,趨空定狂走。
無有一法真,無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達,隨宜善抖擻。
床上無氈臥,鎘中有粥否。
齋時不乞食,定應空漱口。
聊持數斗米,且救浮生取。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胡居士臥病時,留下一些米糧送給朋友。觀察四大因素,思考人的本性是什么?妄想算計又能如何生存?身體受到什么樣的責罰?形象和聲音算得上是客觀的嗎?陰間的界限又由誰來守護?只是說蓮花的形象美麗,難道就惡劣了楊樹的肘部嗎?既然已經吃飽了香米飯,就不要沉迷于聲音和酒的誘惑。有無不斷地變化,生滅是幻覺的結果。一旦陷入疾病,就會陷入實相的困境,追求虛空只會導致瘋狂的追逐。沒有一種方法是真實的,也沒有一種方法是完全純凈的。胡居士諳熟世間事理,隨遇而安,善于振奮精神。他的床上沒有氈子,他的碗里有粥嗎?齋戒的時候不去乞討食物,當然要漱口清潔。只有掌握幾斗米糧,救濟一下浮生的苦難。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胡居士在臥病期間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他通過觀察和思索,探討了人的本性、欲望和無常性質。詩中提到了色、聲、陰間等因素,表達了對外在世界和形象的懷疑和質疑。通過描繪胡居士的境況和他對生活的態度,詩詞傳達了一種超脫塵世、淡泊名利的生活觀。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王維獨特的哲學觀。通過對人性、欲望和無常的思考,他揭示了人生的虛妄和無常性質。詩中運用對比和反問的手法,表達了對世俗欲望的冷靜和超越,展示了胡居士的智慧和淡泊心態。詩詞中的意象和象征也增添了詩意的深度和內涵。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王維對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示了他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哲學思想。
“齋時不乞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jū shì wò bìng yí mǐ yīn zèng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
le guān sì dà yīn, gēn xìng hé suǒ yǒu.
了觀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wàng jì gǒu bù shēng, shì shēn shú xiū jiù.
妄計茍不生,是身孰休咎。
sè shēng hé wèi kè, yīn jiè fù shuí shǒu.
色聲何謂客,陰界復誰守。
tú yán lián huā mù, qǐ è yáng zhī zhǒu.
徒言蓮花目,豈惡楊枝肘。
jì bǎo xiāng jī fàn, bù zuì shēng wén jiǔ.
既飽香積飯,不醉聲聞酒。
yǒu wú duàn cháng jiàn, shēng miè huàn mèng shòu.
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
jí bìng jí shí xiàng, qū kōng dìng kuáng zǒu.
即病即實相,趨空定狂走。
wú yǒu yī fǎ zhēn, wú yǒu yī fǎ gòu.
無有一法真,無有一法垢。
jū shì sù tōng dá, suí yí shàn dǒu sǒu.
居士素通達,隨宜善抖擻。
chuáng shàng wú zhān wò, gé zhōng yǒu zhōu fǒu.
床上無氈臥,鎘中有粥否。
zhāi shí bù qǐ shí, dìng yīng kōng shù kǒu.
齋時不乞食,定應空漱口。
liáo chí shù dòu mǐ, qiě jiù fú shēng qǔ.
聊持數斗米,且救浮生取。
“齋時不乞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