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送何人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復送何人歸”全詩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送張五歸山》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五歸山》是唐代王維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去和自己離開官職之感慨。
中文譯文: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友人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去的惋惜之情,并以此引發了自己對官職的思考。
詩的開頭兩句“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可以理解為作者不僅感到失去了友人的離別之傷,也在思考自己的離去是否也讓人感到同樣的傷感。
接下來的兩句“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描繪了作者與友人共同度過的日子很短暫,而友人卻在一天之間拋下一切離去的情景。這種突然的別離讓作者感到無法接受。
隨后的兩句“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描寫了友人去往東山,有一間簡陋但仍能歸隱的茅屋。茅屋象征了安寧與歡樂,掃荊扉也可理解為在世俗之外的清凈。
最后兩句“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則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去的理解和接受,同時也反思自己官職的重要性,暗示對離開官職的思考。詩中的“心事”可以理解為離去前仍心存牽掛的情感。
詩歌以簡潔的語言抒發了友人離去和離開官職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去的失落和思考,同時也借此思考了官職對自己的影響和價值。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唐代士人離去和歸隱之思的主題。
“復送何人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wǔ guī shān
送張五歸山
sòng jūn jǐn chóu chàng, fù sòng hé rén guī.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jǐ rì tóng xié shǒu, yī zhāo xiān fú yī.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dōng shān yǒu máo wū, xìng wèi sǎo jīng fēi.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dāng yì xiè guān qù, qǐ lìng xīn shì wéi.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復送何人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