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筆帶香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象筆帶香題”全詩
楊柳嬌癡未覺愁,花管人離別。
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潔。
折得青_碧蘚花,持向人間說。
(越之昌源古梅妙天下)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卜算子》姜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姜夔創作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春天景象,并表達了離別之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象筆帶香題,
龍笛吟春咽。
楊柳嬌癡未覺愁,
花管人離別。
路出古昌源,
石瘦冰霜潔。
折得青_碧蘚花,
持向人間說。
(越之昌源古梅妙天下)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春天的景色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離別之情。詩人以象筆描繪了一個美妙的春天畫卷,象征著美好的景色。龍笛吹奏著悠揚的樂曲,春天的氣息在其中回蕩。楊柳婀娜多姿,它們嬌媚而無憂無慮,不曾感受到離別的傷感。然而,花管卻見證了人們的離別。詩人離開了古昌源的路途,道路上的石頭苗條而潔白,仿佛被冰霜所洗滌。他摘下一朵青色或碧綠色的苔蘚花,希望將離別之情帶給人間,與人分享。
賞析:
這首詩詞以姜夔獨特的筆觸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美麗景色,同時也表達了離別的情感。詩中使用了象征、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得詩情更加深沉動人。
詩人以象筆帶香題,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夢幻般的春天世界。通過描寫龍笛吟春的聲音,詩人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和活力。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它們嬌媚而歡快,與離別無關。然而,花管卻見證了人們的離別,暗示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
詩中的古昌源和石瘦冰霜潔是具體的景物描寫,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和純潔。詩人折下一朵青色或碧綠色的苔蘚花,寄托了他對離別的思念之情,希望將這份情感帶給人間,與人分享。
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修辭手法,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美麗而富有情感的春天世界。詩人表達了離別之情,同時也展現了對自然美和人情之間的思考和寄托。
“象筆帶香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xiàng bǐ dài xiāng tí, lóng dí yín chūn yàn.
象筆帶香題,龍笛吟春咽。
yáng liǔ jiāo chī wèi jué chóu, huā guǎn rén lí bié.
楊柳嬌癡未覺愁,花管人離別。
lù chū gǔ chāng yuán, shí shòu bīng shuāng jié.
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潔。
zhé dé qīng bì xiǎn huā, chí xiàng rén jiān shuō.
折得青_碧蘚花,持向人間說。
yuè zhī chāng yuán gǔ méi miào tiān xià
(越之昌源古梅妙天下)
“象筆帶香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