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無欠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恰恰無欠余”全詩
因賦
誰把洛陽花,翦送河陽縣。
魏紫姚黃此地無,隨分紅深淺。
小插向銅瓶,一段真堪羨。
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
分類: 卜算子
作者簡介(郭應祥)
[約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承禧,臨江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間進士。官楚、越間。其他事跡不可考。
《卜算子》郭應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郭應祥。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客人以賞賜之物款待,同時邀請六位尊者共同品飲。酒杯半滿時,客人用簪子戴在第一個尊者的頭上,正好無余。因此,賦詩來比喻洛陽的花朵,剪下送給河陽縣。這里沒有魏紫和姚黃兩種顏色的花,只有不同深淺的紅色。小插在銅瓶里,只有一段,非常值得羨慕。十二個人戴上了十二支花簪,面面相覷。
詩意:
《卜算子》是一首以描繪宴會場景為主題的詩詞,通過客人的賞賜和與尊者的互動,展現了豪華熱鬧的宴會氛圍。詩中以洛陽花和河陽縣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詩的最后,通過描述人們戴花簪的情景,展示了眼前的繁華景象和人們的相互欣賞,給人一種歡樂祥和的感受。
賞析:
《卜算子》以描繪宴會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比喻手法,將宴會中的繁華景象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生動地展現出來。詩中以洛陽花和河陽縣為象征,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和追求。洛陽花被剪下送給河陽縣,寓意著美好的事物應該與他人分享和傳遞,而不應該固守在一處。詩中還描繪了人們戴花簪的情景,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欣賞和交流,彰顯了和諧與友愛的氛圍。
整首詩詞以描繪繁華的宴會場景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比喻,將詩人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表達得淋漓盡致。詩詞運用了生動的形象描寫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給人以愉悅的閱讀體驗,展現了宋代詩詞的藝術魅力。
“恰恰無欠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kè yǐ shǎng zhī, réng hū yòu zūn zhě liù bèi, jiǔ bàn, rén zān qí yī, qià qià wú qiàn yú.
客以賞之,仍呼侑尊者六輩,酒半,人簪其一,恰恰無欠余。
yīn fù
因賦
shuí bǎ luò yáng huā, jiǎn sòng hé yáng xiàn.
誰把洛陽花,翦送河陽縣。
wèi zǐ yáo huáng cǐ dì wú, suí fēn hóng shēn qiǎn.
魏紫姚黃此地無,隨分紅深淺。
xiǎo chā xiàng tóng píng, yī duàn zhēn kān xiàn.
小插向銅瓶,一段真堪羨。
shí èr rén zān shí èr zhī, miàn miàn jiāo xiāng kàn.
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
“恰恰無欠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