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草飯松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藉草飯松屑”全詩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弊廬。
果從云峰里,顧我蓬蒿居。
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
然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
一悟寂為樂,此日閑有馀。
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飯覆釜山僧》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飯覆釜山僧
晚知清凈理,日與人群疏。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弊廬。
果從云峰里,顧我蓬蒿居。
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
然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
一悟寂為樂,此日閑有馀。
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
中文譯文:
晚年才懂得清凈的道理,白天疏遠塵世的人群。
期待著山間的僧人,他們會先去整理廬舍。
果然從云峰深處來了,看見我這茅草上居住的人。
用草和松樹的屑子做飯,燒香觀看道德經。
然而燈晝間快要熄盡,磬聲剛在夜晚響起。
一次的覺悟使我寂靜地感到快樂,這一天閑適而充足。
思念家鄉又何必深沉,人生的經歷依然是虛無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晚年的生活和心境。詩人通過與塵世隔絕,遠離人群以及日常瑣碎的事物,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清凈。他期待著自己遠方的朋友——山間的僧人前來,一起整理廬舍。詩中筆下的山間僧人象征著追求真理和內心安寧的人,他們的到來給詩人帶來了思考和啟迪。
詩人所處的環境簡樸而安靜,他在這里使用簡單的草和松樹屑為自己做飯,燒香并閱讀道德經,代表著追求修身養性的精神追求。雖然燈晝間即將熄盡,夜晚的時候磬聲響起,但詩人通過這種清靜的生活和一次的覺悟,體驗到內心的寧靜和快樂。
在思念家鄉的時候,詩人逐漸意識到,人生的經歷本身是虛無的,回歸本源、追求心靈的平靜才是最重要的。這首詩通過描繪簡簡單單的生活和內心的體驗,表達了詩人對于清凈、寧靜以及對于追求幸福的一種思考和領悟。
“藉草飯松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àn fù fǔ shān sēng
飯覆釜山僧
wǎn zhī qīng jìng lǐ, rì yú rén qún shū.
晚知清凈理,日與人群疏。
jiāng hòu yuǎn shān sēng, xiān qī sǎo bì lú.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弊廬。
guǒ cóng yún fēng lǐ, gù wǒ péng hāo jū.
果從云峰里,顧我蓬蒿居。
jí cǎo fàn sōng xiè, fén xiāng kàn dào shū.
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
rán dēng zhòu yù jǐn, míng qìng yè fāng chū.
然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
yī wù jì wéi lè, cǐ rì xián yǒu yú.
一悟寂為樂,此日閑有馀。
sī guī hé bì shēn, shēn shì yóu kōng xū.
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
“藉草飯松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