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在法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心在法要”全詩
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養。
誓從斷臂血,不復嬰世網。
浮名寄纓珮,空性無羈鞅。
夙承大導師,焚香此瞻仰。
頹然居一室,覆載紛萬象。
高柳早鶯啼,長廊春雨響。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將見身云,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愿以無生獎。
分類: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謁璿上人》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璿上人》
少年不足言,
識道年已長。
事往安可悔,
馀生幸能養。
年輕少年無法言語,
但在修行中已有長遠的認知。
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悔悟,
只能珍惜余生,好好培養自己。
誓從斷臂血,
不復嬰世網。
浮名寄纓珮,
空性無羈鞅。
發誓能夠舍棄一切,
不沉迷于紅塵世界。
名利只是暫時的裝飾,
真實的自性是無拘無束的。
夙承大導師,
焚香此瞻仰。
頹然居一室,
覆載紛萬象。
早年受到尊敬的導師的教導,
我在此處燃起香火,表示對他的崇敬。
獨自安靜地居住在一間屋子里,
周圍卻是世俗紛雜的萬象。
高柳早鶯啼,
長廊春雨響。
床下阮家屐,
窗前筇竹杖。
高柳上的早鶯鳴叫,
長廊中春雨的聲音傳來。
床下放著我母親留下的竹屐,
窗前立著我用竹杖制作的拐杖。
方將見身云,
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
愿以無生獎。
只希望能夠親眼見到佛法的境界,
即使我的修行環境簡陋也能顯示天地之間的廣袤。
我全心全意地追求佛法的要義,
希望能夠獲得超脫生死的獎賞。
詩詞的詩意是表達了作者身為佛教徒的心境和對佛法精神的追尋。作者在詩中倡導舍棄世俗的名利和欲望,追求心靈的超脫和內心的寧靜。詩中使用了形象的描寫和象征的意象,展示了作者獨特的思想和修行態度。整首詩以清新、淡雅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佛教思想的崇敬和追求,展示了他超脫塵世的精神追求和修行態度。
“一心在法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xuán shàng rén
謁璿上人
shào nián bù zú yán, shí dào nián yǐ zhǎng.
少年不足言,識道年已長。
shì wǎng ān kě huǐ, yú shēng xìng néng yǎng.
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養。
shì cóng duàn bì xuè, bù fù yīng shì wǎng.
誓從斷臂血,不復嬰世網。
fú míng jì yīng pèi, kōng xìng wú jī yāng.
浮名寄纓珮,空性無羈鞅。
sù chéng dà dǎo shī, fén xiāng cǐ zhān yǎng.
夙承大導師,焚香此瞻仰。
tuí rán jū yī shì, fù zài fēn wàn xiàng.
頹然居一室,覆載紛萬象。
gāo liǔ zǎo yīng tí, cháng láng chūn yǔ xiǎng.
高柳早鶯啼,長廊春雨響。
chuáng xià ruǎn jiā jī, chuāng qián qióng zhú zhàng.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fāng jiāng jiàn shēn yún, lòu bǐ shì tiān rǎng.
方將見身云,陋彼示天壤。
yī xīn zài fǎ yào, yuàn yǐ wú shēng jiǎng.
一心在法要,愿以無生獎。
“一心在法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