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天地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俯仰天地間”全詩
俯仰天地間,能為幾時客。
惆悵故山云,徘徊空日夕。
何事與時人,東城復南陌。
作者簡介(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嘆白發》王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嘆白發》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年紀已經很長了,頭發已經變白。
我在天地之間抬頭低頭,度過了多少時光作客。
我對故鄉的云朵感到憂傷,徘徊在空曠的日落時分。
我與這時代的人們有何事可談,重又回到東城與南陌。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年紀漸長、頭發變白的感嘆與惆悵之情。詩人回首過去的歲月,思考自己在天地間的存在和歸屬感。他感嘆時間的流逝,對故鄉的景物充滿憂傷之情。詩人猶豫不決,不知道與現代社會中的人們有何相談之事,最終選擇回到自己熟悉的東城與南陌。
賞析:
這首詩富有王維特有的禪意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詩中描繪了時光荏苒,歲月易逝的主題,通過對頭發的晚年變白進行隱喻。詩人思考自己作為人在宇宙中的微小存在,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時光的憂慮。同時,詩中還流露出一種對社交矛盾和現實困境的無奈之情。最后,詩人選擇了回到古老的文化背景中,東城與南陌代表了傳統文化的歸屬感。整首詩展現了詩人成熟的思考與對人生境遇的豁達態度。通過細膩的描摹和深刻的意象運用,本詩表現了王維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人生哲理的體察。
“俯仰天地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n bái fà
嘆白發
wǒ nián yī hé zhǎng, bìn fà rì yǐ bái.
我年一何長,鬢發日已白。
fǔ yǎng tiān dì jiān, néng wéi jǐ shí kè.
俯仰天地間,能為幾時客。
chóu chàng gù shān yún, pái huái kōng rì xī.
惆悵故山云,徘徊空日夕。
hé shì yǔ shí rén, dōng chéng fù nán mò.
何事與時人,東城復南陌。
“俯仰天地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