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得人心樂便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且得人心樂便休”全詩
追隨世好學風流。
兒童拍手攔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
千炬燭,數聲謳。
不知白了幾人頭。
惺忪兩眼看來慣,且得人心樂便休。
分類: 鷓鴣天
《鷓鴣天(十五日同憲使觀燈馬上得數語)》魏了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鷓鴣天(十五日同憲使觀燈馬上得數語)》是宋代文學家魏了翁所作。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鷓鴣天(十五日同憲使觀燈馬上得數語)》
解后皇華并轡游。
追隨世好學風流。
兒童拍手攔街笑,
只是酸寒魏梓州。
千炬燭,數聲謳。
不知白了幾人頭。
惺忪兩眼看來慣,
且得人心樂便休。
譯文:
解除朝廷的繁華束縛,一同馳騁游覽。
追隨時代的風尚,熱衷于學習與風流之事。
孩子們拍手歡笑,攔在街頭,
只是嘲笑我這個魏梓州的酸寒之人。
千盞燈燭,幾聲歌詠。
不知道已經讓多少人失望。
我習慣了朦朧的雙眼,
只要得到人們的歡心,就心滿意足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魏了翁在解脫了朝廷的束縛后,與同行的使臣們一同游覽觀燈的情景。他追隨時代的潮流,熱衷于學習和追求風流之事,表現出對時代精神的追逐和對自由的向往。
然而,在這個快樂的場景中,他感受到了來自兒童的嘲笑和街頭百姓的冷漠。他自稱為"魏梓州的酸寒之人",暗示了他在地方上的不被重視和被看不起的境遇。這種自嘲和自省的態度反映了作者對自身命運的深思和對社會現實的觸動。
詩的結尾以"千炬燭,數聲謳",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不知情況下是否讓多少人失望的疑慮。然而,他習慣了朦朧的雙眼,暗示了他對外界評價的麻木和對自我價值的相對淡漠。他認為只要能夠得到人們的歡心,就足夠滿足了。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時代風尚、自身命運和社會評價的思考。通過揭示自我價值和社會關系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真實的追求,以及對人心和歡樂的向往。
“且得人心樂便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shí wǔ rì tóng xiàn shǐ guān dēng mǎ shàng de shù yǔ
鷓鴣天(十五日同憲使觀燈馬上得數語)
jiě hòu huáng huá bìng pèi yóu.
解后皇華并轡游。
zhuī suí shì hào xué fēng liú.
追隨世好學風流。
ér tóng pāi shǒu lán jiē xiào, zhǐ shì suān hán wèi zǐ zhōu.
兒童拍手攔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
qiān jù zhú, shù shēng ōu.
千炬燭,數聲謳。
bù zhī bái le jǐ rén tóu.
不知白了幾人頭。
xīng sōng liǎng yǎn kàn lái guàn, qiě dé rén xīn lè biàn xiū.
惺忪兩眼看來慣,且得人心樂便休。
“且得人心樂便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