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日不酣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日不酣歌”全詩
江聲洶鳴鼉。
正南人爭望,轉移虎節,彈壓鯨波。
未見元戎羽葆,民氣已沖和。
不待禁中選,李牧廉頗。
卻顧邊陲以北,似乘航共濟,亡楫中河。
縱纜頭襦尾,其奈不牢何。
□明公、一襟忠憤,想誓江、無日不酣歌。
當津者,豈應袖手,長宴江沱。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八聲甘州(壽魏鶴山)》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聲甘州(壽魏鶴山)》是宋代吳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又一番,瀘水從牂牁流出。
江水聲如雷鳴,鼉鼓隆隆。
南方的人們爭相望著,轉移著虎節,壓制著洶涌的鯨波。
雖然還沒有看到元戎羽葆,但人民的氣勢已經蓬勃而和諧。
不等待宮廷的選拔,李牧和廉頗已經嶄露頭角。
卻轉身眺望北方的邊陲,如同乘船共渡大河,無助于楫艇在中流失控。
縱然纜繩綁住了船頭和襦尾,但如何能使其不搖擺不穩。
詩意和賞析:
《八聲甘州(壽魏鶴山)》以甘州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慮和期望。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描繪瀘水從牂牁流出、江水聲如雷鳴等壯麗景象,表達了大自然的威力和無窮的活力。
詩中提到南方的人們爭相望著,轉移虎節,彈壓鯨波,表達了對南方人民的贊美和對他們勇敢面對困境的敬佩。雖然還沒有看到元戎羽葆,即指統一國家的英雄出現,但人民的氣勢已經蓬勃而和諧,展現了人民的力量和團結。
詩中李牧和廉頗是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他們的名字象征著英勇和智謀。作者稱不等待宮廷的選拔,暗示對朝廷的不滿,認為應該更多地重用杰出的人才。
詩的結尾提到眺望北方的邊陲,如同乘船共渡大河,但楫艇卻失去了控制,象征著國家的困境和危機。縱然纜繩綁住了船頭和襦尾,但如何能使其不搖擺不穩,暗示著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無奈。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歷史典故的引用,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和民眾疾苦的關切,同時也抒發了對英雄人物和人民力量的贊美。整體氛圍莊重而雄壯,展示了宋代士人對國家的憂患意識和對振興的期望。
“無日不酣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shēng gān zhōu shòu wèi hè shān
八聲甘州(壽魏鶴山)
yòu yī fān lú shuǐ chū zāng kē.
又一番、瀘水出牂牁。
jiāng shēng xiōng míng tuó.
江聲洶鳴鼉。
zhèng nán rén zhēng wàng, zhuǎn yí hǔ jié, tán yā jīng bō.
正南人爭望,轉移虎節,彈壓鯨波。
wèi jiàn yuán róng yǔ bǎo, mín qì yǐ chōng hé.
未見元戎羽葆,民氣已沖和。
bù dài jìn zhòng xuǎn, lǐ mù lián pō.
不待禁中選,李牧廉頗。
què gù biān chuí yǐ běi, shì chéng háng gòng jì, wáng jí zhōng hé.
卻顧邊陲以北,似乘航共濟,亡楫中河。
zòng lǎn tóu rú wěi, qí nài bù láo hé.
縱纜頭襦尾,其奈不牢何。
míng gōng yī jīn zhōng fèn, xiǎng shì jiāng wú rì bù hān gē.
□明公、一襟忠憤,想誓江、無日不酣歌。
dāng jīn zhě, qǐ yīng xiù shǒu, zhǎng yàn jiāng tuó.
當津者,豈應袖手,長宴江沱。
“無日不酣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