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渺佳人何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縹渺佳人何處”全詩
愁殺一聲杜宇。
昨夜海棠無□□。
曉來聞燕語。
縹渺佳人何處。
鎮日愁腸萬縷。
千里無家歸未得,春風知我苦。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葛長庚)

白玉蟾(公元1194 - ?;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謁金門》葛長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是宋代著名詩人葛長庚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又去。愁殺一聲杜宇。
昨夜海棠無□□。曉來聞燕語。
縹渺佳人何處。鎮日愁腸萬縷。
千里無家歸未得,春風知我苦。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逝去的感傷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人以春天的離去為開篇,形容自己內心的愁苦如同一聲哀鳴的杜宇。接著,詩人描述了昨夜花開的海棠花卻沒有了蹤影,清晨時只能聽到燕子的鳴叫聲,這暗示了離別和失去的傷感。詩人追問著心心念念的佳人在何處,整日的憂愁如千絲萬縷糾纏著他的內心。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漂泊他鄉、遠離家園的無奈,春風卻能感知到他的苦楚。
賞析:
《謁金門》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詩中運用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將自然景物與人情的流轉相結合,形成了悲涼的意境。通過描繪春天的離去和花開花謝的變化,詩人抒發了對逝去時光和失去愛人的傷感之情。詩中的“愁殺一聲杜宇”以及“春風知我苦”等表達方式簡潔凝練,富有感染力。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清新,展示了宋代詩人對離別和人生滄桑的深切體驗。
“縹渺佳人何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謁金門
chūn yòu qù.
春又去。
chóu shā yī shēng dù yǔ.
愁殺一聲杜宇。
zuó yè hǎi táng wú.
昨夜海棠無□□。
xiǎo lái wén yàn yǔ.
曉來聞燕語。
piǎo miǎo jiā rén hé chǔ.
縹渺佳人何處。
zhèn rì chóu cháng wàn lǚ.
鎮日愁腸萬縷。
qiān lǐ wú jiā guī wèi dé, chūn fēng zhī wǒ kǔ.
千里無家歸未得,春風知我苦。
“縹渺佳人何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