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接蓬萊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接蓬萊界”全詩
城市何曾改。
十萬人家闤阓,東亦海、西亦海。
年年蒲澗會。
地接蓬萊界。
老樹知他一劍,千山外、萬山外。
分類: 霜天曉
作者簡介(葛長庚)

白玉蟾(公元1194 - ?;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霜天曉角(綠凈堂)》葛長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霜天曉角(綠凈堂)》是宋代葛長庚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五羊安在。
城市何曾改。
十萬人家闤阓,東亦海、西亦海。
年年蒲澗會。
地接蓬萊界。
老樹知他一劍,千山外、萬山外。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繁榮繁華的城市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歲月變遷的感慨。詩中通過一系列景物的描繪,展示了城市的壯麗景觀和人民的富饒生活,同時也流露出對歷史傳承和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賞析:
1. 首句“五羊安在”,指的是廣州市的象征——五羊石像,表現了城市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底蘊。
2. 第二句“城市何曾改”,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城市變遷的感慨。城市雖然發展變化,但仍保留著歷史的痕跡。
3. 第三句“十萬人家闤阓”,形容城市繁華,人口眾多。東西南北四面與海相連,意味著城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 “年年蒲澗會”和“地接蓬萊界”表達了城市的繁榮和景致的美麗,蒲澗和蓬萊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仙境,暗示城市如仙境一般美好。
5. 最后兩句“老樹知他一劍,千山外、萬山外”,傳達了對歷史的尊重和對自然的崇敬。老樹見證了歲月的變遷,而千山萬水則象征了廣袤的自然景觀,與城市相隔遙遠。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繁榮的城市景象,通過對城市的描繪和對歷史、自然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歲月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家鄉城市的深情厚意和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美景和歷史積淀的贊美之情。
“地接蓬萊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lǜ jìng táng
霜天曉角(綠凈堂)
wǔ yáng ān zài.
五羊安在。
chéng shì hé zēng gǎi.
城市何曾改。
shí wàn rén jiā huán huì, dōng yì hǎi xī yì hǎi.
十萬人家闤阓,東亦海、西亦海。
nián nián pú jiàn huì.
年年蒲澗會。
dì jiē péng lái jiè.
地接蓬萊界。
lǎo shù zhī tā yī jiàn, qiān shān wài wàn shān wài.
老樹知他一劍,千山外、萬山外。
“地接蓬萊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