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翻芳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踏翻芳草”全詩
寒食清明都過了,愁殺一聲杜宇。
醉跨蹇驢,踏翻芳草,滿滿斟鸚鵡。
游仙夢覺,不知身在何處。
因甚青鳥不來,一年春事,捻指都如許。
人在白云流水外,多少鶯啼燕語。
遣興成詩,烹茶解酒,日落薔薇塢。
玉龍嘶斷,亂鴉驚起無數。
分類:
作者簡介(葛長庚)

白玉蟾(公元1194 - ?;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酹江月(春日)》葛長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酹江月(春日)》是宋代詩人葛長庚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桃花開盡,正溪南溪北,
春風春雨。
寒食清明都過了,
愁殺一聲杜宇。
醉跨蹇驢,踏翻芳草,
滿滿斟鸚鵡。
游仙夢覺,不知身在何處。
因甚青鳥不來,
一年春事,捻指都如許。
人在白云流水外,
多少鶯啼燕語。
遣興成詩,烹茶解酒,
日落薔薇塢。
玉龍嘶斷,亂鴉驚起無數。
詩意和賞析:
《酹江月(春日)》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慨。詩中以桃花、溪水、春風和春雨等自然元素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的開頭,桃花已經開得差不多了,正溪和南溪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春風和春雨交織在一起。接著,作者提到寒食節和清明節已經過去,但他的愁緒仍然如同杜宇的一聲悲鳴,深深地困擾著他。
第二聯描述了作者醉酒后跨在蹇驢上,踩踏著芳草,斟滿了鸚鵡酒(一種以花朵為原料的酒)。這里的描寫帶有一種放縱和快樂的意味,與前面的愁緒形成鮮明對比。但作者醉酒后的快樂卻是一種暫時的逃避,他在夢中游仙,卻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
接下來的一句提到青鳥不來,意味著春天的美好景色似乎缺少了某種元素。作者感慨一年的春光流逝如指間的捻動,時間過得太快。他感嘆自己身在白云流水之外,無法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只能聽到多少鶯鳥和燕子的歌聲。
最后一聯,作者以遣興成詩、烹茶解酒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在日落時分來到薔薇塢,一種寧靜和優雅的地方。然而,玉龍的嘶叫打破了寧靜,驚起了無數的烏鴉。這個畫面給人一種不安和混亂的感覺,暗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困擾。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內心情感和抒發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展示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等修辭手法,使詩意更加豐富和深遠。
“踏翻芳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èi jiāng yuè chūn rì
酹江月(春日)
táo huā kāi jǐn, zhèng xī nán xī běi, chūn fēng chūn yǔ.
桃花開盡,正溪南溪北,春風春雨。
hán shí qīng míng dōu guò le, chóu shā yī shēng dù yǔ.
寒食清明都過了,愁殺一聲杜宇。
zuì kuà jiǎn lǘ, tà fān fāng cǎo, mǎn mǎn zhēn yīng wǔ.
醉跨蹇驢,踏翻芳草,滿滿斟鸚鵡。
yóu xiān mèng jué, bù zhī shēn zài hé chǔ.
游仙夢覺,不知身在何處。
yīn shén qīng niǎo bù lái, yī nián chūn shì, niǎn zhǐ dōu rú xǔ.
因甚青鳥不來,一年春事,捻指都如許。
rén zài bái yún liú shuǐ wài, duō shǎo yīng tí yàn yǔ.
人在白云流水外,多少鶯啼燕語。
qiǎn xìng chéng shī, pēng chá jiě jiǔ, rì luò qiáng wēi wù.
遣興成詩,烹茶解酒,日落薔薇塢。
yù lóng sī duàn, luàn yā jīng qǐ wú shù.
玉龍嘶斷,亂鴉驚起無數。
“踏翻芳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