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誰知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苦苦誰知苦”全詩
尋思訪道,不知行過幾重山。
吃盡風_雨_,那見霜凝雪凍,饑了又添寒。
滿眼無人問,何處扣玄關。
好因緣,傳口訣,煉金丹。
街頭巷尾,無言暗地自生歡。
雖是蓬頭垢面,今已九旬來地,尚且是童顏。
未下飛升詔,且受這清閑。
作者簡介(葛長庚)

白玉蟾(公元1194 - ?;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水調歌頭(自述)》葛長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自述)》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葛長庚。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苦苦誰知苦,
難難也是難。
尋思訪道,
不知行過幾重山。
吃盡風_雨_,
那見霜凝雪凍,
饑了又添寒。
滿眼無人問,
何處扣玄關。
好因緣,
傳口訣,
煉金丹。
街頭巷尾,
無言暗地自生歡。
雖是蓬頭垢面,
今已九旬來地,
尚且是童顏。
未下飛升詔,
且受這清閑。
譯文:
苦苦,誰能理解苦?
困難重重,也是如此艱難。
思索著尋找道路,
不知穿過了多少山川。
經歷了風風雨雨,
才見到霜凝雪凍,
饑餓中又增添了寒冷。
眼中沒有人來詢問,
何處能敲開玄關的門。
良好的因緣,
傳授口訣,
煉制金丹。
在街頭巷尾,
默默地自我滿足和快樂。
雖然面貌蓬頭垢面,
如今已經九旬過來,
卻依然擁有童顏。
還未得到飛升的宣旨,
暫時享受這寧靜閑適的生活。
詩意和賞析:
《水調歌頭(自述)》表達了作者葛長庚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表現出作者對人生的艱辛和苦難的體驗,他感嘆自己的困境和經歷的辛酸。作者思索著追求道路的方向,但卻不知道自己已經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
詩中描繪了自然界的風雨、霜凍,以及人在饑餓和寒冷中的掙扎,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艱辛與無奈。他感到被遺忘和無人問津,孤獨地面對生活的困境,渴望尋找真正的出路和希望。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絲樂觀和自得。作者提到了好因緣和傳授口訣煉制金丹,這可以被理解為作者在探索一種超越塵世的方法和智慧。雖然他面容憔悴,年事已高,但他仍然保持著童顏的心態,展現出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人生的熱愛。
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深邃的哲思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作者通過描繪自身的經歷和情感,以及對人生的探求和希望,表達了對生活的堅守和對命運的抗爭。這首詩詞呈現了一種內心的清閑和寧靜,同時也透露出對追求真理和超越塵世的渴望。
“苦苦誰知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zì shù
水調歌頭(自述)
kǔ kǔ shéi zhī kǔ, nán nán yě shì nán.
苦苦誰知苦,難難也是難。
xún sī fǎng dào, bù zhī xíng guò jǐ chóng shān.
尋思訪道,不知行過幾重山。
chī jǐn fēng yǔ, nà jiàn shuāng níng xuě dòng, jī le yòu tiān hán.
吃盡風_雨_,那見霜凝雪凍,饑了又添寒。
mǎn yǎn wú rén wèn, hé chǔ kòu xuán guān.
滿眼無人問,何處扣玄關。
hǎo yīn yuán, chuán kǒu jué, liàn jīn dān.
好因緣,傳口訣,煉金丹。
jiē tóu xiàng wěi, wú yán àn dì zì shēng huān.
街頭巷尾,無言暗地自生歡。
suī shì péng tóu gòu miàn, jīn yǐ jiǔ xún lái dì, shàng qiě shì tóng yán.
雖是蓬頭垢面,今已九旬來地,尚且是童顏。
wèi xià fēi shēng zhào, qiě shòu zhè qīng xián.
未下飛升詔,且受這清閑。
“苦苦誰知苦”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