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遇明師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遇明師者”全詩
及乎遇了,得些口訣又忘情。
可惜蹉跎過了,不念精衰氣竭,碌碌度平生。
何不回頭看,下手采來烹。
天下人,知得者,不能行。
可憐埋沒,如何恁地不惺惺。
只見口頭說著,方寸都無些子,只管看丹經。
地獄門開了,急急辦前程。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葛長庚)

白玉蟾(公元1194 - ?;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水調歌頭》葛長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是宋代詩人葛長庚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求學之路的痛苦和迷茫,以及對于學識的珍惜和對于社會浮躁的批判。
中文譯文:
未遇明師者,日夜苦憂驚。
及乎遇了,得些口訣又忘情。
可惜蹉跎過了,不念精衰氣竭,碌碌度平生。
何不回頭看,下手采來烹。
天下人,知得者,不能行。
可憐埋沒,如何恁地不惺惺。
只見口頭說著,方寸都無些子,只管看丹經。
地獄門開了,急急辦前程。
詩意和賞析:
《水調歌頭》以自傳體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于求學過程中的困惑和痛苦的反思。詩人表示自己在未遇到真正的明師之前,日夜都被焦慮和困惑所困擾。然而,即使遇到了明師,也只能得到一些零散的口訣,卻很容易就忘記了。詩中表達了對自己年少時光的懊悔和追悔,認為自己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沒有努力學習,只是碌碌度過了平凡的一生。
詩人在詩中用反問的語氣提出了質疑,為什么不回頭看自己曾經錯過的機會,努力去學習和實踐。他指責那些只在口頭上說著卻沒有實際行動的人,他們紙上談兵,只看經書教義,卻不付諸實踐。詩人認為這樣的人埋沒了自己的才能和潛力,使得自己的生活顯得平庸無趣。
最后兩句“地獄門開了,急急辦前程”,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于社會浮躁的批判。他認為人們為了追求名利地位,不顧一切地追逐前程,甚至不擇手段,就像地獄的門敞開著一樣。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于自己的自省和警示,他意識到時光已經不多,需要急急忙忙地去追求自己的前程和事業。
整首詩通過對于求學之路的反思和對社會現象的批判,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詩人呼喚人們應該真正行動起來,努力學習和實踐,不要浪費時光,追求虛榮和表面的東西,而是要追求內心的真正成長和價值。
“未遇明師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調歌頭
wèi yù míng shī zhě, rì yè kǔ yōu jīng.
未遇明師者,日夜苦憂驚。
jí hū yù le, dé xiē kǒu jué yòu wàng qíng.
及乎遇了,得些口訣又忘情。
kě xī cuō tuó guò le, bù niàn jīng shuāi qì jié, lù lù dù píng shēng.
可惜蹉跎過了,不念精衰氣竭,碌碌度平生。
hé bù huí tóu kàn, xià shǒu cǎi lái pēng.
何不回頭看,下手采來烹。
tiān xià rén, zhī dé zhě, bù néng xíng.
天下人,知得者,不能行。
kě lián mái mò, rú hé nèn dì bù xīng xīng.
可憐埋沒,如何恁地不惺惺。
zhī jiàn kǒu tóu shuō zhe, fāng cùn dōu wú xiē zǐ, zhǐ guǎn kàn dān jīng.
只見口頭說著,方寸都無些子,只管看丹經。
dì yù mén kāi le, jí jí bàn qián chéng.
地獄門開了,急急辦前程。
“未遇明師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