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皆陳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俯仰皆陳跡”全詩
君玉峰頭,萬里秋無極。
遠山青欲滴。
新雁過、縹緲孤云天北。
煙入小橋低,水痕退、寒流澄碧。
對佳辰,驚心客里,鬢絲堪摘。
風流晉宋諸賢,騎臺龍山,俯仰皆陳跡。
憑闌看落日。
嗟往事、唯有黃花如昔。
醉袖舞西風,任教笑、參差鳧舄。
但回首、東籬久負,有誰知得。
分類: 龍山會
作者簡介(趙以夫)
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號虛齋。居長樂(今屬福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知監利縣。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樞密都丞旨兼國史院編修官(《南宋館閣續錄》卷九)。二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復除樞密都承旨(《寶慶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寶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虛齋資政趙公神道碑》。
《龍山會(南豐登高)》趙以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山會(南豐登高)》是宋代趙以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重整登高屐。
我重新整理好登山的鞋子。
君玉峰頭,萬里秋無極。
站在君玉山峰上,秋天的景色無邊無際。
遠山青欲滴。
遠山青翠欲滴下。
新雁過、縹緲孤云天北。
新的大雁飛過,翻卷著孤獨的云朵,向北方飛去。
煙入小橋低,水痕退、寒流澄碧。
煙霧蔓延到小橋的低處,水的痕跡漸退,寒流清澈見底。
對佳辰,驚心客里,鬢絲堪摘。
面對美好的時光,感到心神震動,鬢發已經斑白。
風流晉宋諸賢,騎臺龍山,俯仰皆陳跡。
回想起風流的晉、宋時代的諸位賢人,他們曾經騎馬登上龍山,仰望遠方,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憑闌看落日。
倚著欄桿觀賞夕陽西下。
嗟往事、唯有黃花如昔。
嘆息往事,只有黃花依然如故。
醉袖舞西風,任教笑、參差鳧舄。
醉意中,袖子舞動著西風,聽從自然的嬉笑聲,參差不齊地踏著小船。
但回首、東籬久負,有誰知得。
只是回首一望,東籬已經久遠,有誰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這首詩詞描繪了登高遠眺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歲月更迭的感慨。通過描寫秋天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追憶。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歷史名人和過往時代的回憶,展現了對歷史文化的敬仰和懷念之情。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借景抒發了作者對時光的思考和對歷史的懷念,表達了對人生和歷史的深沉思索。
“俯仰皆陳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shān huì nán fēng dēng gāo
龍山會(南豐登高)
chóng zhěng dēng gāo jī.
重整登高屐。
jūn yù fēng tóu, wàn lǐ qiū wú jí.
君玉峰頭,萬里秋無極。
yuǎn shān qīng yù dī.
遠山青欲滴。
xīn yàn guò piāo miǎo gū yún tiān běi.
新雁過、縹緲孤云天北。
yān rù xiǎo qiáo dī, shuǐ hén tuì hán liú chéng bì.
煙入小橋低,水痕退、寒流澄碧。
duì jiā chén, jīng xīn kè lǐ, bìn sī kān zhāi.
對佳辰,驚心客里,鬢絲堪摘。
fēng liú jìn sòng zhū xián, qí tái lóng shān, fǔ yǎng jiē chén jī.
風流晉宋諸賢,騎臺龍山,俯仰皆陳跡。
píng lán kàn luò rì.
憑闌看落日。
jiē wǎng shì wéi yǒu huáng huā rú xī.
嗟往事、唯有黃花如昔。
zuì xiù wǔ xī fēng, rèn jiào xiào cēn cī fú xì.
醉袖舞西風,任教笑、參差鳧舄。
dàn huí shǒu dōng lí jiǔ fù, yǒu shéi zhī dé.
但回首、東籬久負,有誰知得。
“俯仰皆陳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