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占春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占春暮”全詩
柔情媚態,佇立西風如訴。
遙想仙家城闕,十萬綠衣童女。
云縹緲,玉娉婷,隱隱彩鸞飛舞。
樽前更風度。
記天香國色,曾占春暮。
依然好在,還伴清霜涼露。
一曲闌干敲遍,悄無語。
空相顧。
殘月淡,酒闌時、滿城鐘鼓。
分類: 芙蓉月
作者簡介(趙以夫)
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號虛齋。居長樂(今屬福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知監利縣。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樞密都丞旨兼國史院編修官(《南宋館閣續錄》卷九)。二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復除樞密都承旨(《寶慶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寶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虛齋資政趙公神道碑》。
《芙蓉月》趙以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芙蓉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以夫。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芙蓉月
黃葉舞碧空,
臨水處、照眼紅苞齊吐。
柔情媚態,
佇立西風如訴。
遙想仙家城闕,
十萬綠衣童女。
云縹緲,
玉娉婷,
隱隱彩鸞飛舞。
樽前更風度。
記天香國色,
曾占春暮。
依然好在,
還伴清霜涼露。
一曲闌干敲遍,
悄無語。
空相顧。
殘月淡,
酒闌時、滿城鐘鼓。
譯文:
芙蓉月
黃葉舞于碧空,
水邊處,花苞紅艷齊放。
溫柔的情感,
靜立在西風中述說。
遙想仙境的城闕,
十萬綠衣的童女。
云飄渺,
玉婉婷,
彩色鳳凰隱隱飛舞。
杯前更顯風度。
記得那天香國色,
曾經占據春天的末尾。
依然美好,
伴隨清晨的霜和露。
一曲闌干敲擊遍布,
悄無言語。
空相對。
殘月淡淡,
酒宴時,滿城鐘鼓。
詩意和賞析:
《芙蓉月》描繪了一幅富有浪漫情調的月夜景象。黃葉隨風舞動,照映在碧空之中,水邊的花朵紛紛綻放,展現出艷麗的景色。作者以柔情的媚態站立在西風中,仿佛在述說心中的情感。他回想起仙境般的城闕,那里有成千上萬身著綠衣的童女。云霧縹緲,鳳凰隱約飛舞,給人以神秘而美麗的感覺。在酒宴上,主人更顯風度,回憶起昔日的美好時光,仍然保持在心中,伴隨著清晨的霜和露。然而,一曲闌干敲擊遍布,卻無言語相應,只有空洞的相對。殘月漸漸消退,酒宴結束,城中的鐘鼓聲回蕩在整個城市。
整首詩詞以婉約、柔美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月夜的景象,并融入了對仙境的遙想和對美好時光的回憶。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描繪,作者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這首詩詞給人以詩意悠遠、意境深遠的感覺,展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和審美追求。
“曾占春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ú róng yuè
芙蓉月
huáng yè wǔ bì kōng, lín shuǐ chù zhào yǎn hóng bāo qí tǔ.
黃葉舞碧空,臨水處、照眼紅苞齊吐。
róu qíng mèi tài, zhù lì xī fēng rú sù.
柔情媚態,佇立西風如訴。
yáo xiǎng xiān jiā chéng què, shí wàn lǜ yī tóng nǚ.
遙想仙家城闕,十萬綠衣童女。
yún piāo miǎo, yù pīng tíng, yǐn yǐn cǎi luán fēi wǔ.
云縹緲,玉娉婷,隱隱彩鸞飛舞。
zūn qián gèng fēng dù.
樽前更風度。
jì tiān xiāng guó sè, céng zhàn chūn mù.
記天香國色,曾占春暮。
yī rán hǎo zài, hái bàn qīng shuāng liáng lù.
依然好在,還伴清霜涼露。
yī qǔ lán gān qiāo biàn, qiāo wú yǔ.
一曲闌干敲遍,悄無語。
kōng xiāng gù.
空相顧。
cán yuè dàn, jiǔ lán shí mǎn chéng zhōng gǔ.
殘月淡,酒闌時、滿城鐘鼓。
“曾占春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